公文写作常见病误:公文用语不恰当

公文写作常见病误:公文用语不恰当

公文用语要求准确、简洁、质朴、得体。

一、准确

准确是公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和起码的要求。公文语言的准确就是用恰当的词语、正确无误的句子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本质特征。常见的错误有:

(一)逻辑错误

错例:经过全力拼搏,××局已基本超额完成了2007年度的目标任务。

食堂买了很多蔬菜和土豆、黄瓜、辣椒。

(二)滥用方言土语

错例:“三先生”、“款爷”、“大腕”、“小姐”、“先生”

(三)滥用流行语言

错例:“追星族”、“打工仔”、“酷”、“帅”、“靓”、“531”(我想你)、“521”(我爱你)、“584”(我发誓)、“1314”(一生一世)、“521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撮一顿”(吃一顿饭)、“顶一下”(支持一下)

用语不准确的历史案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中、美、英三国于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天皇收到公告表示接受,但内阁首相铃木在7月28日接见新闻人士时说了一个歧义语,对“公告”表示“默杀疙”。但日本的“默杀疙”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不加评论、默认”,二是“不予理睬”。盟军认为日本政府是表示“不予理睬”,即于8月6日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胖子”,随后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了一个名为“瘦子”的原子弹,共杀死、杀伤日本居民约45万人。有人称这是一次“灾难性的用语差错”。

(四)引用语句不规范

引用公文,应当先引用标题,后引用发文字号

错例:根据市政府〔2008〕28号文件要求,各级农村调解组织要广泛开展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活动,以切实维护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正例: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市府发〔2008〕28号)要求,各级农村调解组织要广泛开展春耕大忙期间民间纠纷专项治理活动,以切实维护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数目字”标注不规范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错例:本局内设九个科室

正例:本局内设9个科室

成文日期: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一日(具体详见公文写作常见病误8)

正文中的年月日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008年4月22日

【公文写作栏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