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TTIP

面对“TTIP",中国是“被动”or"主动”?

(原题:TTIP谈判启动及其影响)

1

 

7月8日,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首轮谈判在华盛顿按时启动。TTIP和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作为美国在全球贸易领域推行的“两洋战略”如能按期实现,那么将建成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两大“主战区”,并将给全球贸易版图带来重要影响。

TTIP既有拉动经济之功,也有重塑国际贸易新秩序之效。

美欧双边自贸区建成后,经济规模将占全球45%上下,全球贸易额三分之一,如此规模的自贸区必将为美欧经济注入活力。有报告显示,TTIP建成后,每年将分别给美欧经济创造1273亿美元和1595亿美元的产值;欧盟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望提升0.5%至1%,并为欧洲创造40万个就业岗位。同样TTIP也会给美国带来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而美欧经济活力增加也将使世界经济加快复苏。

美国希望通过建立TTIP构筑国际贸易新格局,这是美国推动TTIP建设的重要考虑。其背景是,2001年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持续了十几年一直未有进展,而自贸区协定却满天飞,欧盟与80多个国家商谈自贸区协议,而美国已经建成了20多个自贸区。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持续低迷,主导世界的能力下滑。而新兴经济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为此美国认为,现有的世贸规则对发达国家的好处正在下降,美国希望在其优势明显的服务业、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制订有利于西方国家的国际标准。这样既可以有利于让美国在不削减本国福利的前提下,使本土制造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把持国际环保政策和法规,强迫缔约国购买美国制造的节能减排设备或新能源产品,重振美国制造业。当然这些新标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而言也是很好的制约。

TTIP将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复杂影响。

美欧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要重塑投资和贸易关系,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从有利方面看,TTIP有助于拉动美欧经济增长,从而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也会带来一定的驱动力。另外,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新的国际规则有助于促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进程,加速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根本上反思和重构自身的贸易竞争力。

但从挑战来看,众所周知,TTIP是升级版的自贸区,根据美欧设想,这一协议将取消美欧之间的所有关税,非关税壁垒也将大幅度减少,在投资、监管等方面均要形成统一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TTIP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贸区发展的新方向,也是自由贸易升级换代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能够给美欧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共同确立新的贸易规则,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维持西方经济体自二次大战以来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这些全新的商业规制很可能架空或弱化WTO、IMF等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中国等新兴经济国家从WTO中获得贸易红利也将受到影响。因此,中国如果不能在国际贸易新规则形成之前积极应对,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就存在陷入被动的可能。

但TTIP谈判难能一帆风顺。

首先,美国和欧盟各自政治体制完全不同。从欧盟方面看,谈判将由欧盟贸易委员会出面,但谈判之前,贸易委员要在各成员之间进行谈判与协调,还要经过欧盟议会及欧盟国家和政府官员之间协调,最后由欧盟委员会和欧盟议会汇总各方意见进行谈判。美国则需要民主、共和两党的共同支持,而任何一项协议要得到两党的认可从来都非易事。

其次,美欧之间已经形成很成熟的经贸关系,当下尚未达成一致的大多是较为困难的领域。目前,双方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并非全部一致,非关税壁垒多如牛毛,涉及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企业相互投资等各个方面。要实行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贸易监管、认证和技术标准其难度可想而知。再如美欧对农产品都提供政府补贴,这与自贸区要求消除保护性措施形成矛盾。在高科技领域,美国波音公司和法国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由来已久。在环境指标方面,欧洲显然高于美国,美国也持续反对欧盟征收碳税。而在电影音像制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美国标准又强于欧洲。因此可见,美欧谈判最难的部分并非来自于减少关税,而在非关税性谈判能否取得突破才是TTIP谈判面临的主要难点。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张小青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