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谆谆告诫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做好这一新的伟大斗争的思想准备?习近平同志强调,“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这一论述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指导性。只有坚定必胜信心,才能明确方向、团结奋斗、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同时,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未雨绸缪、防患在先。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共产党人必须具有的执政理念、精神状态和行为导向。
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规律性的反映。坚定必胜信心,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历史依据认识的深刻性,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符合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机活力。新世纪以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站在更高起点上继续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坚信,唯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团结、奋进、胜利的旗帜,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之所以还要增强忧患意识,是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并不等于我们在前进过程中不会遇到困难和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的新生事物,必定会遇到旧事物的阻挠,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东方兴起,必定会受到维护原有世界利益格局的一些势力的遏制,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必定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我们已经遇到并且战胜了诸多困难和风险,我们还将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新的甚至更大的困难和风险。对付困难和风险,能不能增强忧患意识,有没有预先准备,大不一样,它关系到国之安危兴衰。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准备投入新的伟大斗争,坚持不懈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坚定必胜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统一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追求。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确保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雄厚根基。坚定必胜信心,来自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能够从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取用之不竭、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奋斗之志、兴国之道、力量之基、智慧之源,统统在为民、靠民、惠民之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党的执政价值、目标、内涵、标准、基石、使命所在,也从根本上回答了如何发挥“最大优势”,防止“最大危险”这个紧要的问题。广大人民的参与、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坚定必胜信心的根本和基础。
我们强烈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具有兢兢业业担当历史责任的高尚境界。共产党人执政,当常有所畏、常有所虑、常有所忌。畏于失信负民,虑于失误损民,忌于失责愧民。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应有的忧患意识。尤其要看到,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谁都不能置身其外,谁都没有“免考证”。这就更加要求我们从严管党治党,从严律己正己,以学习强筋骨,以改造促“保洁”,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们赶考闯关、提高执政水平、保持政治本色、谋求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