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数”与“大多数”

“极少数”与“大多数”

有些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是1%,但对于当事人则是100%。如果不重视“极少数”问题,任其发酵蔓延,就会转化为棘手的“大多数”问题

近日来,多个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虽然这些事件看似是不相关的“个别现象”,但仍旧引人深思,特别是其背后均隐藏着一些必然原因。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为只要抓好主要矛盾,照顾到“大多数”就足够了,认为“极少数”的利益诉求是可以忽略,甚至是可以压制的,以致异化为一个“极少数”现象。比如,用大多数官员是好的掩盖“极少数”官员腐败所产生的问题。

在这个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一个负面新闻的“小石子”就能激荡起舆论的滔天巨浪,瞬间传遍社会的每个角落,很容易折损领导干部的整体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还没有适应这个时代的特点,总是善于用“大多数是好的”、“主流是好的”遮掩存在的问题,一些小问题在敷衍塞责推诿拖延中,“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近来发生的很多社会热点事件,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很多是由起初不起眼的小事引发的。

过于强调“大多数”,难免会让一些领导干部对“极少数”问题思想麻痹,反应迟钝,产生懈怠心理,以为解决好“大多数”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更多时候,“极少数”是个筐,大事小事都往里装,只要是自己不想解决的问题,都定性为是“极少数”,将其当成万能膏药,哪有事儿贴哪儿,纯粹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出了问题就以“个别现象”、“个别行为”草草处理了之,或干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更极端的是,有些领导干部直接理所当然地认为,“少数”不算数,是可以被“牺牲”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有些问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是1%,但对于当事人则是100%。如果不重视“极少数”问题,任其发酵蔓延,就会转化为棘手的“大多数”问题。问题表面上可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极少数人的问题,但这犹如冰山之一角,倘若只看到这一角,没有俯下身认真倾听“沉没的声音”,解决好“沉没的诉求”,势必会演变为激化矛盾的温床,为矛盾的转化提供条件。

实质上,把握好“极少数”不仅是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与素养。相反,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做不到对1%的问题也要尽100%的努力,也难以解决好“大多数”的问题。对“极少数”问题处理的结果,凸显出一个领导干部见微知著、居安思危的态度,及其善于在问题的初始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把握好主流的同时,打捞“极少数”的声音,疏浚利益表达渠道,对于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很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