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

吉林: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

大家好!今天是“构建精神家园,享受智慧人生”系列讲座的第二讲。这一讲的题目是“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

恩格斯有这样一句名言,他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伟大的梦想,要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也一刻不能没有理论,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强调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所以我利用今天的第二讲和在座的各位交流一下“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我想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理论及其功能,也就是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于理论本身的理解;第二,关于理论的自觉与自信,主要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理论自信究竟来自哪里?第三个问题,精神家园的理论支撑,也就是说理论能够赋予我们的生活、生命以意义和价值,能够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首先和大家交流第一个方面,理论及其功能。

“理论”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甚至都很熟悉,但是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人们最无知的东西”,就是说我们天天都说的可能并不是人们真正理解和了解的。我想关于理论可能就是这样。为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本身,我想首先谈两个关系:一个是理论同常识的关系,一个是理论同科学的关系。

先说理论同常识的关系。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要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是什么东西在规范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呢?最基本的就是常识。什么是常识?常识就是普通、平常,但又经常、持久起作用的知识。我们有很多自然的常识,还有很多生活的常识、政治的常识,都在规范我们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很多人就满足于这样的一些经验常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了,而没有把这种经验常识升华为一种理论。理论本身并不是常识的延伸,而是对于经验常识的一种升华,它成为一种我下面要说的各种各样的概念系统。这是我讲的第一点,理论不是常识,理论同人们生活中的经验常识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它并不是常识。

再讲一下理论和科学的关系。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崇尚科学而漠视理论。比如,我们一说科学,认为科学是好的,是对的,我们应该尊重它,甚至崇拜它,但是如果我们说理论的时候,很多人往往都觉得科学是实的、硬的,而理论是空的、虚的,这是很多人的印象。我为什么要和大家讨论理论同常识的关系,同科学的关系?这是因为一提到理论,一提到理论学习,一提到理论自信,很自然地就引起了这几个问题:第一,我非学习理论不可吗?我有足够的常识、经验,我去应对生活、工作,我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呢?这是从理论同常识的关系考虑的。第二,从我们大家经常出现的一种误解,特别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乃至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他认为我们学习的数理化,它有客观性,有一致性,有可证伪性,有预见性,那么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是科学理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思考,才能自觉地去学习,才会有真实的理论自信。

探讨了理论同常识、理论同科学的关系,我们可以对理论本身给出一个说法。什么是理论?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在这个说法当中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任何一种可以称之为理论的东西,一定表现为概念系统,所以它才区别于常识。常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是不需要逻辑化的,而任何一种理论必须表现为概念系统,必须是有系统的、概念化的、逻辑化的。理论一定表现为各种概念系统。它是区别于常识的,所以理论才需要学习。我还记得,叶剑英元帅在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讲话,他说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是要有理论,然后是联系实际。我觉得他讲的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特别是在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觉得确实是有两种倾向,或者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空谈理论,而没有和实际相结合。最近总书记到湖北武汉去考察,他提出,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刻舟求剑,更不能异想天开,我们要进行切实的调研。毫无疑问,这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另外一个倾向,这也是总书记最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强调的,必须学习理论。作为概念系统,理论是必须经过我们的系统学习才能被掌握的。所以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当中,确实有两种倾向,一是离开实际空谈理论,另外一个就是离开了理论就事论事。不学习理论,我们怎么能提高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所以理论的第一层含义是概念系统,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才能把握到。

理论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这里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规范”。理论的最根本的作用是什么?是一种指导实践的作用。什么叫指导实践的作用?就是一种规范的作用。所以这是理论的第二层含义。第三层意思,理论究竟“规范”了什么呢?它规范了人的思想和行为。人的一生就两件事,一个叫“想”,一个叫“做”。你到底想什么,不想什么,怎么想,不怎么想,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不怎么做,是由什么决定的?你看有人想的是这个,有人想的是那样的,有人是这么想问题,有人是那么想问题,有人是要做这种事情,有人是要做那种事情,有人是要这么做,有人是要那么做。如果把它说的文一点,就叫做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人们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总而言之两个字,想和做。想和做由什么决定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是由经验常识决定的,但是,在我们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当中,如何对待你的工作,如何对待你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由理论决定的。理论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我把这三层意思合在一起,什么叫做理论?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理论了不得。我们大家记忆犹新的一些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就是理论的力量,理论决定人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一个人有没有理论,有什么样的理论,决定了他想什么,他做什么,他怎么想,他怎么做。这就是我对理论给出的这样一个说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包含了最起码的这三层含义。理论自身表明,我们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是学习理论。

我们要学习理论,首先要理解理论,不仅了解它的含义,而且进一步了解它的特性和功能。理论作为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概念系统,具有四个特性:第一,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第二,理论具有时代的容涵性;第三,理论具有逻辑的展开性;第四,理论具有思想的开放性。理论的这四个特性就决定了,理论对于人的工作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向上的兼容性,也就是说它是人类认识史的积淀、总结和升华。我上次讲座的时候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恩格斯说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理论之所以有力量,理论之所以重要,理论之所以难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学习理论的艰巨性,首先就取决于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它是人类文明史的总结。列宁曾经说过,概念、范畴,并不是认识的工具,而是我们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就像我们上楼,上楼要有阶梯,认识要想发展,要想深化,怎么办?就要借助概念、范畴来作为阶梯和支撑点。所以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首先具有向上的兼容性,它都是人类文明史的积淀、结晶和升华。这是理论的第一个特点,向上的兼容性。

第二,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时代的容涵性。理论是思想中的时代,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所要回答和解决的任何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是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没有这样一个关于实践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不能够超越“两个凡是”,就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所以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反过来,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我们现在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这里边就蕴含着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什么要统筹兼顾?所以理论具有时代的容涵性,它都是一种思想中的现实。离开现实问题,就不能真正地提出理论问题,更不能深刻地理解理论问题。

理论的第三个特性是什么呢?它都具有逻辑的展开性。理论之所以能够说服人,取决于它的那样一种逻辑的力量,所以任何一种理论作为一个概念系统,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一个概念的合乎逻辑的自我展开的过程。第四,任何一种真正的理论都具有思想的开放性。理论本身是随着现实发展的,它不是僵死的,不是凝固的,不是抽象的、枯燥的,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是实践的本性所要求的,也是理论的本性所要求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