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 (2)

吉林: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 (2)

上面说的是理论的基本特性,下面我再说一下理论的基本功能。理论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理论具有解释的功能;理论具有规范的功能;理论具有引导的功能;理论具有反思的功能。

理论的第一个最基本的功能是我们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很熟悉的基本功能,解释的功能。用一些简单的原理去解释千差万别的众多的现象,这就是我们一般的对于理论的理解。如果深入地想一想,解释世界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变世界,因此理论最重要的功能是理论的规范功能。理论规范着我们想什么,不想什么,怎么想,不怎么想,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不怎么做。这是理论的最重要的功能。为什么它重要呢?就是它决定着我们的思想的内容,决定着我们思维的方式,决定着我们行为的内容,决定着我们行为的方式。第三,理论具有引导的功能。理论不仅引导我们如何改变客观的世界,而且引导我们如何改变我们人自己。它塑造或引导我们这个时代。所以马克思在谈到哲学的时候,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它塑造和引导着新的时代精神。理论的第四个方面的功能是反思的批判的功能。源于实践的理论,对于实践活动具有规范、矫正的作用。所以马克思还有一句名言,他说“不光是思想要趋向于现实,而且现实也要趋向思想”。我们正在不断深入地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对于那种不是以人为本的,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是统筹兼顾的那样一些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的各种行为的批判和反驳,就是要推进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实践。这就是我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对于理论本身的理解。

下面我和大家交流第二个问题,理论的自觉与自信。

大家都知道,已经去世的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自觉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理想。学界都在讨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想

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一个理论自觉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够自觉什么是理论,理论有哪些特性,理论有哪些功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我们应该怎么样学习理论,这就是理论的自觉。

理论的自觉,是要建立理论的自信。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对于理论自信的理解。我把我们的理论自信概括为四句话:一,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二,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三,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四,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信念。所以我把我们的理论自信概括为四个方面:信仰、信服、信心和信念。理论自信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个空洞的套话,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所以我想从“信仰”、“信服”、“信心”和“信念”四个方面和大家谈理论的自信。

第一,我们的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自信。对于理论宗旨的自信也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信仰。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么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边有一句名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谋利益的运动,而社会主义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所以非常明确,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我把毛主席著作做一个最简洁的概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是实事求是,二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他一直提出来说我们要把什么作为我们整个实践活动的根本的判断标准呢?他说这就是“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的科学发展观,讲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强调的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一条红线。所以我们的理论自信首先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的信仰。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它体现的最根本的就是这样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我们理论自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我在上一讲中引证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是说,我们的理论自信是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我们打心眼里信服它,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这才是一种真实的理论自信。没有这样一种“信服”,就没有真实的理论自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道理呢?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讲话中说,马克思的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道理。首先,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恩格斯曾经说过,他和马克思所创建的这个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这种理论,首先是我们能够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够帮我们确立一种正确的历史观,以及建立在一种正确的历史观的基础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是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经常的前提,也是历史的经常的结果,人只有作为历史的经常的结果才能够成为历史的经常的前提。那么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什么呢?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是人们自己的这种创造活动的过程就构成了历史自身发展的规律。今天,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当中,在我们面对全球化、现代化的生活境遇当中,非常重要的是能够深化对于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理解,特别是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我最近参加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从我们现在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出发,谈了十个最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包括世界的物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活动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事物的矛盾运动与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矛盾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价值观和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想,通过学习这些原理,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去学习,一定会增强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

第三,我们的理论自信是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信心。改革开放35年,我在上一次讲座的时候曾经和大家做一个宏观的回顾与概括。回顾这35年所走过的历程,我们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树立起更加坚定的信心,会对源于这个伟大实践又指导这个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起更加坚定的信心。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和分配制度,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地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必然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问题的一面,有振奋人心的一面,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因而应有清醒的认识,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既不能因为成绩伟大而忽视问题,也不能因为问题凸显而否定成绩,更不能不分全局与局部、主流与支流。从本质上、全局上、主流上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就会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