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大充分肯定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指明了方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处理好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运行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一是实行政社分开,即行政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分开。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要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二是实行权责明确,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社会组织的权利和责任,权、责、利相统一、相对等。三是实行依法自治,以法律为自治准绳。应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培育和规范发展各类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尤其是公益类、服务类、慈善类社会组织,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乡社区组织,给社会组织以更充分的信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源头治理是治本之策。应将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树立民生为先、服务为先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动态管理是化解之策。应建立健全诉求表达、矛盾调解、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平稳有序运行。应急处置是保全之策。应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围绕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主动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及时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应把握好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方向。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社会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等方面改革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改弦易辙。我们要以世界眼光和宽广胸怀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社会治理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要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主张的影响,确保社会体制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持问题意识和制度导向。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就是一个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过程。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面临许多与别的时代、别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管理体制问题、社会建设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就是时代的呼声。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同时,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我国社会治理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应高度重视继承我国传统社会治理文明优秀成果,包括重视道德教化和家庭的作用;也应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推动社会建设中形成的鲜明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以及群众工作优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的基本内核和可靠支柱。同时,必须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勇于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社会建设现状,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实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努力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在各方面体制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相协调、相配合,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生态体制改革创新中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应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带动和促进其他方面改革。把握好各方面体制改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律,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全面协调地加以推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