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3)

我国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3)

二是全球性产业。我国实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不能在封闭条件下追求产业门类的完整性,也不能以形成“全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为战略目标,而应该通过在产品内分工中形成竞争优势。在全球产品内分工格局下,产业升级的形式不再表现为产业的整体升级和完整的产品价值链升级,而是对某一具体环节、生产流程和工序等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推进产业升级的努力,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要求整体的价值链升级,而应对某一产品价值链的某一功能环节、生产阶段、工艺流程、技术特征逐步推进,从某个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做起,最终实现在某一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升级。同样,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就是要追求在全球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和高度的差别化,即在细分的全球市场内培育“小巨人”和世界品牌。

三是全球化企业。为改变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被俘获者”地位,首先需要通过扩大内需和竞争,塑造我国企业在国内价值链中的“控制者”地位,或作为全球创新链中掌握技术高端的一员。根据国际经验,我国企业需要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效率竞争和不断淘汰,首先在国内完成行业内的大规模收购兼并等重组活动,尤其是必须放手让民营企业进行市场的“进入/退出”活动,从而逐步诞生民营性质的巨型跨国公司。这是形成我国跨国公司所必须走出的第一步。其次才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收购兼并活动。只有经历了这两个过程,我国才可能真正拥有具有全球地位的跨国企业。

四是全球化人才。全球化人才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和核心资源。如果说过去的经济全球化在要素结构上,是以引进资本、机器设备、技术为焦点,那么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就要以人力资本创新为焦点;在工作抓手上,前者重点是对基础设施、出口导向的开发区等进行建设,后者则要以建设各种软性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为主;在政府政策上,前者主要是针对物质资本的引进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后者则是针对人力资本创新进行物质、精神和文化的鼓励和诱导。为此,要把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作为实施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战略的主要手段。就当前来说,我们应该趁西方经济长期陷入衰退的极佳机遇,吸纳一大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同时要把提升本土人才的全球化素质作为根本之策,逐步推进教育国际化。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研究”首席专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