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难点,应该问谁?

陕西:教育难点,应该问谁?

最近,家住高新区的郑先生,终于跑完了“孩子基础教育的马拉松”。为了让女儿“赢在起跑线上”,从女儿上小学到上高中,郑先生可谓想尽了办法,坚定地实施着一套“优质教育计划”,兴趣班、奥数班、学区房、择名校等,种种“良方妙招”全部力行。可是,面对今年女儿不算拔尖的高考成绩,郑先生不禁发问:“孩子的教育,为何如此难?”

7月18日至24日,为了让学生家长与学校、教育部门的沟通更加顺畅,西安市教育局在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等4个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区,首次开展了4个分场的“教育难点问校长”访谈活动,邀请各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基教科负责人,及“热点名校”的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齐聚现场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百姓普遍评价:教育难点问校长,不绕弯最直接。

校长对家长,难点问题被一一摊开

记者感怀:教育难点早应该问校长

“上好学校都要收赞助费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西安咋就学”,“孩子能否公平进入公办幼儿园”,“开发商”学区房“承诺可信么”,“小升初不考奥数,孩子咋胜出”。在“教育难点问校长”的4个活动现场,学生家长们提出的难题,一个更比一个迫切。

7月18日至24日,西安市教育局在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等4个优质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区,首次开展了4个分场的“教育难点问校长”访谈活动,对相关政策作出解释,对难点问题作出回应,对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除了一些个案问题的作答,以及对各类政策的宣讲释疑,在访谈现场的诸多问答中,最具有广泛意义的仍然集中在“择校”。于是,在7月24日的最后一场见面会上,围绕“择校热”、“名校热”的现状,学生家长、“名校”校长、教育局长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

多年以来,在众多家长的心里,怎么让孩子上“名校”,是超越一切的心愿。奔着“问政策、问收费、问窍门”,学生家长们面对面提出了很多问题。然而,“名校”校长们纷纷对家长们的“名校崇拜”表示否定,一致建议家长们不要盲目追崇“名校”,并引导家长应当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学校”,而不是“最好的学校”。

“上学犹如马拉松,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同伴”,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校长王凤进建议,学校招收学生层次有区别,所谓“名校”招收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好,学校会根据多数孩子的学习能力去设计教学方案和进度,如果自己的孩子相对弱一些,选择所谓“名校”会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背负上沉重的负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陕师大附小副校长罗坤也认为:很多家长把名校想象得“过于神话”,放弃家门口的学校,不惜代价将孩子送入名校,这样对教育不公平,对孩子成长也不利。其实在大学区改革实施后,几大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教学差别不大,每个老师只要兢兢业业认真工作,都可以教出大批的好学生。

对于幼儿园的适宜选择,西安交大一附院幼儿园院长石朝霞还进一步说明,只要看好距离、看好收费、看好资质“,选择就近的幼儿园,就是最合适的选择。避免让孩子风吹雨淋、也不因路途奔波而减少睡眠;视家庭经济基础量力而行,不为攀比硬去挤名校;查看办园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并且实地走访心中有数。

“多年名校情结的背后,是很多家长以为只要能进”名校“就高枕无忧了。有些家长甚至几乎不过问孩子的心理,关心他能不能赶上老师进度,学习能力有没有提升。我们特别主张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自信成长’,倡导在‘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下,让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都发挥作用,而不是追求一所名校。”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副局长饶小华分析。

“教育热点无小事,它关系着每一位西安市民的切身利益,在四城区首次开展的教育难点问校长活动,已经对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活动还会在西安所有区县逐步铺开,并将针对各个关注热点和难点,开展多场次的主题交流活动,以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西安市教育局宣教处处长周清表示。

这么多的问题,经校长面对面一解释,家长心里亮堂了,也少怨言了,知道该怎么做了。看来,教育有难点,早就应该问校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