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重任,做综合教改的把门人
记者感怀:确保优质资源更加均衡
6月23日下午,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三毕业班学生郭伟,面对中考最后一门考试的最后一道题目,在答题卡上画了一个阶梯状的图形,并附上一行字:“祝我的好朋友们步步攀升”。
这并非一位考生的恶作剧,而是一次认真的考试题目作答,答得是一张“综合素质试卷”。在整张卷子的最开头处,画着一张笑脸:“亲爱的同学,这张试卷是你展示综合素质的平台,相信你独立的思考、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从今年开始,西安市正式在中考中引入综合素质评判并专设考试科目,实行统一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成绩将以50%记入中考总成绩。全部来源于日常生活、学习实践等方面的经验能力积累,突出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引导性,增加了文化素养的内涵,不用背、无需记、没有标准答案。
“将综合素质考试纳入中考”,是西安市继“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之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又一项创新举措。从2011年下半年起,基于改变基础教育“区域之间,特别是校际之间”的设施管理、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不均衡现状,西安市教育局启动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
在试点区县域中小学中,由教育部门指定一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吸纳3至5所同类型、同层次的相对薄弱的成员学校,就近合理组建成为一个大学区。纳入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学校,可通过紧凑型、松散型或混合型等多种形式,“优质学校+薄弱学校”捆绑集约发展,实现由个体点“小强”到群体面“大强”的提升。。
2012年3月,西安市教育局实施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公开承诺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决不涉及奥数内容。每个学生首先有一所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为保障,同时可报名参加民办学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评,以小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为主,结合招生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测评,两者分值相加,按总值从高到低,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招录新生。
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曾经直言,与西安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影响力和质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的排名相对靠后。有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西安全市有423所普通公立中学,其中市级示范学校不足3%。以高中为例,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70所,其中省级示范高中16所,占总数的9.4%。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择校、借读现象突出。
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人们看到了西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今年,西安市在全市全面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在1715所学校组建了416个大学区,参与校际交流教师49918人次,实质性互派交流教师1697人,惠及教师24060人次,惠及学生24.2万余人。西安市第二中学、铁五二小、北池头小学等上千所较为薄弱的成员学校,教学综合实力得到提升,新生招生状况纷纷好转。
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即可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未来三年内,西安市还将加大城市新区、特别是开发区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和建设力度,计划在“五港一区两基地”新建36所中小学校,可以解决约6万名适龄儿童的入学。
目前,在西安市教育局引入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所发布的《西安教育综合改革第三方评价(第二阶段)调查》显示: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招生方式的公平性和取消“奥数班”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绝大多数民众对“小升初”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充满信心。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更激发了学校和教师的活力,引发了教育多元发展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布局不断均衡。
西安出台的一系列综合教改,已经引起全国的普遍关注。而要使每一项都很扎实地落地,改出成效,身处教育第一线的校长们,要做让老百姓信任的把门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