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日前揭晓,在这份最新出台的“中国好人榜”上,以陈如亮、陈兰、方庆珍为代表的101名先进典型从741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今年6月的“中国好人”。这101名登榜的中国好人,包括其他落选的候选人,都是近期各地和网络广为传颂的身边好人和先进典型,他们用自己的大爱义举,用自己的善行执着,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默默传递着中国道德建设的正能量,感染和激励着无数普通人。
中国好人的故事打动人,他们以真实鲜活的善行义举,生动描绘了生活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人们的思维观念日趋活跃,同时,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让民众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加纷繁多变。价值观念上的多样多变,激荡和冲击着民众的内心世界,让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价值观念找到了突破口和藏身之所。在这种挑战面前,我们如何在多元中确立主导,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前途茫然者”确立信念,让“意志薄弱者”坚定信仰,就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考验。
一种价值观念要成为社会诸多价值观念的主导者,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这种价值观理念本身先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那就是这种价值观念的践行代表人物能否吸引人和凝聚人,能否激励和引领社会大多数,能否被广大民众礼敬膜拜和主动效仿。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这种价值观念的代表者的事迹和行为必须打动人和感染人,要求他们必须走进民众的生活中间,成为核心价值观与民众之间互动的桥梁和载体。
中国好人正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众日常生活间交流和沟通的有效中介。甘于清贫誓当“高原守护神”的好民警陈如亮,全年凝冻期间在全所只有他一人在所上班的情况下,他开通了贵州桐梓县黄莲雪域110绿色救助,鏖战凝冻26天转运和救助群众300余人;无微不至地关心老人的敬老院院长方庆珍,只因为难舍85位老人的牵挂……这些中国好人来源于群众,来自基层,他们的事迹谈不上“伟大”,有些甚至还很“平凡”,但他们的故事真实、鲜活,正是从这种真实鲜活、质朴真诚中,我们感知到了人性的温暖,感悟到了人间的大义,感受到了社会的正气。也正是这种身边“平凡”的汇聚,铸就了不寻常的道德力量,让他们的故事持久难忘,成为激励民众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
中国好人的人格感染人,他们恪守良知、秉持公义、坚持梦想、奉行大爱,传递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正能量
从郭明义到吴菊萍,再到陈如亮、陈兰、方庆珍等等,这些“中国好人榜”推选出来的中国好人,无论是耄耋之年的长者,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无论是从事高技术研究的科研攻关者,还是从事城市日常维护的清洁环卫工,他们的职业不同,事迹迥异,但他们心里始终内蕴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洋溢着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能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基本的价值操守和是非标准一直存在,崇高的道德理念从未被瓦解和颠覆。他们始终恪守良知、秉持公义、坚持梦想、奉行大爱,将社会的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诠释得贴近感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