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官民网络表达都需有话好好说(4)

【案例】官民网络表达都需有话好好说(4)

【启示与思考】

作为副省长,陈鸣明敢于实名开微博并且还能辛勤耕耘,这得到人们的认可,以致在一片骂声之中,也有人为他辩护,说他骂人反映了真性情;甚至有人呼吁批评他的人手下留情,避免让官员们不敢上微博。

尽管陈鸣明活跃于社交媒体之中,有别于多数信守“沉默是金”的官员,但他在初露“真性情”时就受到网民的“围殴”,还是显现了我们某些官员与群众之间存在着深阔的鸿沟。

这既是一道思想观念的鸿沟、逻辑思维的鸿沟,也是一道语言表达的鸿沟。在正常的观念中,无论对个人、群体还是国家,能够时时指出其缺点的,往往都是至亲至爱的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爱之切则求之苛”。相反,那些只会一味阿谀奉承的人,则往往心怀企图。

把批评者视为“败类”和“人渣”,这不仅是思想观念问题,还是官员的素质教养问题。堂堂副省长,用如此粗劣的语言谩骂不同见解者,这在其他地方,一定是个爆炸性丑闻,甚至可能会被迫辞职。

官员在微博发言显然难与其公职身份相剥离,不当言论所要承受的追问和指责,也就可能超越言论本身。或鉴于此,有人说官员发言要小心,否则就会“引火上身”。但官员说话得体、严谨只是基本要求,并非是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一来,若自身行得正,就不存在“引火上身”之说;二来,如果以怕“惹事”来回避对于网络的关注与被关注,未免是因噎废食。

网络时代,官员在网上发声,是必须直面的一课。很多官员避讳在网络发言,最为担心或并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长期陷于固有的官话模式中,缺乏了平等对话的耐心,难以适应平等、开放的网络言论方式和身份的转换。

不少人感叹官员与民众之间存在对立情绪,是否真是如此,值得商榷。但有必要认识到,对立情绪的产生,与官民之间信息不对称和双方平等对话的缺乏有重要关系。如果认为存在“对立”情绪就放弃对话,则只能使互信更为艰难。以此而言,陈鸣明的不当发言确须反思,但他许诺以后“好好说话,多向网民学习”,对其他官员而言,也不乏借鉴意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