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格局变化看中美大国关系重构

从国际格局变化看中美大国关系重构

【核心提示】随着大国在国际实力结构中地位的变化,应该平衡其权利与义务。基于这样的认知,中美两国都应认识到,“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所预言将要发生的国际权力转移似乎开始加快了脚步。虽然这一权力转移过程明显表现出权力由西方向东方、由北方向南方、由美国向中国转移的特点,但人们尤其关注其中的第三个特点,即权力由美国向中国的转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担心,伴随着大国权力的转移,大国霸权战争的历史魔咒将再次发生。当代国际政治由国家间政治向全球政治演进的趋势,使得转换既定思维成为客观上的要求;而中美两国对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趋同性认识,则从主观上有助于打破这一灾难性的历史魔咒。

三大资源决定国家权力来源

国家权力来源,或者说国家拥有的权力资源,有赖于这样相互交织的两个层次:国家层次和国际体系层次。无论是在国家层次还是国际体系层次,国家权力来源都可以被分解为实力资源、制度资源和观念资源三种类型。就这三种类型资源之间的关系而言,实力资源是国家权力资源的基础,观念资源是国家权力资源的合法性叙述话语,制度资源则介乎二者之间,是根植于实力资源基础上的观念资源的具体表现形式,三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正向关系。

回望20世纪,大国争霸的历史似乎在无情地轮回。但是,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政治,尤其是全球政治在冷战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开始日益摆脱旧有的国际政治思维窠臼,即从国家间政治角度狭义地理解国际政治,转而从全球政治的广义角度来看待国际政治。这种对国际政治认识的变化,带来了全球政治议程的巨大变化,即参与国际政治的行为体多元化和国际政治的议题领域多样化。面对这种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大国零和博弈思维已不合时宜。换言之,为应对21世纪的全球性政治挑战,中美两国在客观上构建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实属必要。

三大结构的塑造映射新型大国关系

国际政治从国家间政治向全球政治的演进,客观上要求塑造一种符合21世纪国际政治特性的新型国际体系结构。具体而言,21世纪新型国际体系结构在国际实力结构、国际制度结构和国际观念结构上应体现出自身的新特点。

在传统的国家间政治中,大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调整是基于大国冲突的要求来进行的,无论在国际实力结构、国际制度结构还是国际观念结构方面,大国都追求一种自己在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在全球政治中,大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调整应基于大国合作的要求来进行,大国都应追求一种自己在其中起协调作用的政策目标。由于全球政治的合作性特点,大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追求,都应该是要塑造一种自身在其中进行协调的国际实力、制度和观念结构。在这三种结构的塑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也是协调性、合作性的。冷战结束后,中美之间的协调合作即是如此:两国都不应在国际实力结构中谋求支配对方,不应在国际制度结构上打败对方,更不应在国际观念结构方面妖魔化对方。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