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沉 服务上门(2)

干部下沉 服务上门(2)

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一站式服务

“过去办点事,得跑好多单位,现在一次性在社区就能办完”

在干部下沉的同时,鄂尔多斯还努力地把各种便民服务送上门,实现便民服务的无缝对接。

走进鄂尔多斯市任何一家苏木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都会看到这样的标配:医疗卫生室、居民议事厅、儿童乐园、日间照料中心、文体健身室、手工作坊等一应俱全,物业、家政、社保、就业、民政等民生服务类窗口和公检法司、综治、信访、工商、质监、食品安全监督等管理类窗口20多个,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过去群众办点事,得跑好多单位,现在中间环节没有了,一次性在社区就能办完”,东胜区居民王战说。在杭锦旗建安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的医疗室里,记者看到药柜、诊断室、注射室、住院室整洁卫生。据社区主任张丽萍介绍,医疗室由社区和市卫生局共同管理,日常药品由卫生局供应,医疗室的医护人员既有退休后返聘的医生,也有市里各家医院轮流过来值班的。正在住院的张大爷说:“医疗室建在社区里,居民看病很方便,而且药很便宜,一次感冒花上十来块钱就能治好。”

缩短干群距离的,还有百姓手中的雷锋服务联系卡、心连心联系卡、民生服务卡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只要群众有需求,一个电话就能得到上门服务。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西红柿早晚疫病虫害差点毁了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蔬菜种植户张云的20个大棚,情急之下他拨通了民生服务卡上的联系电话,科技人员当天就下来帮他解决问题,挽救了一年的收成。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的王红彪就说:“卡片虽然不大,但用处很大,平时出门都放兜里。”

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干群关系

“干部只有为群众做实事,提供好服务,他们才会认可你”

“过去百姓往上走,现在干部往下走”,这是鄂尔多斯百姓对现在干群关系的深刻体会。连续两届当选为杭锦旗人大代表的李凤娥说,“过去有事是群众追干部,现在是干部找我们了,群众的事好办了。”

近日,鄂尔多斯市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这一美誉的背后是鄂尔多斯市“给力”的民生投入和制度保障。“鄂尔多斯近5年民生累计支出912亿元,达到了财政总支出的55%,而且把过去每年办几件实事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鄂尔多斯市综治办负责人介绍,今年,鄂尔多斯将在改善和完善民生上,投入100多亿元,其中一多半要直接发放或补贴到百姓身上。

民意的变化、监督机制的完善,让不少干部感觉“压力山大”。“摸摸鼻子,揉揉心,怎么办呢?谁让你是一名网格员。”“每天不去一趟自己的网格,仿佛觉得一桩大事没干。”……这些饱含真情的语句摘自展旦召苏木天义昌村网格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在采访中,不少干部向记者表示,现在百姓对干部的要求高了,干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都要转变。木肯淖尔镇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主任王东升现在在乡下呆的时间就比镇里多了,“每个月平均正常下乡11趟,这还是定期的,除了节假日,多数时间我都在村里。”奇惠民是杭锦旗综治办主任,同时也是网格负责干部之一,他对干部群众心态的变化感触颇深:“现在单纯给钱给物,已经不行了,干部只有为群众做实事,提供好服务,他们才会认可你。”

压力归压力,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社会管理也随之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局面。“现在走在街上,和我打招呼的百姓多了,处理矛盾纠纷也容易多了。”奇惠民笑着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