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天价矿泉水”引发质疑应“反思”(3)

【案例】“天价矿泉水”引发质疑应“反思”(3)

其次,即使红会澄清了高价矿泉水的真相,也依然暴露出慈善工作的短板——即使每瓶水都能对得上账,每箱近百元的高价仍让人觉得“贵得离谱”,自然就会怀疑有“猫腻”。当然,并不排除捐赠企业的市场价格就是这么定的。可问题是,震区缺水不假,但普通的瓶装水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为何非得选择高价矿泉水?红会在接受捐赠时,能否主动发挥自身的协调、建议功能,选择震区人民最急需的物品?既然接受如此高价的矿泉水,又是否该在第一时间,及时、完整地公布相关信息,以消除公众疑虑?

捐赠高价矿泉水,企业方面或有自己的考虑,既然给震区人民送去了生活必需品,也该给予掌声。红会方面及时澄清误会,也是一种进步。但纵观此次事件,一次普通的捐赠,最后竟然演变成舆论场的“讨伐”,其中缘由,红会是否应该反思?

【启示与思考】

无论网友还是红会,都应该从捐水风波中获得启示,该监督的继续监督,毫不留情;该透明的必须透明,绝不延宕。

网友似乎冤枉了红会和相关企业。但是,不必把板子完全打在网友身上。网友猜测乃至质疑,纯属公民合法监督的范畴,之所以出现了监督偏差,并非故意插科打诨或者无理取闹,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披露的信息确实过于简疏,堪称一句话消息,这就给网友猜测预留了空间。如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发布该信息时,同时附上详细的捐赠明细表,网友一目了然,还会无故质疑吗?

从此次捐水风波,可以得出不少有益的启示。首先,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瓦解”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信息透明,所谓的信息透明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及时、准确和全面。其次,珍视公众监督,才能不断修复公信力。最后,还应该看到红会要重塑形象,路途遥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当然,红会虽洗刷冤枉,并不等于此次回应就没有瑕疵。从23日晚引发质疑,到24日下午才回应,动作迟缓了些,以至于质疑声越来越高。此外,企业捐赠物品,究竟该如何报价?按市场零售价报价合不合理?有网友称,还不如按酒吧售价报价呢,那么会更高。虽是讽刺,倒也反映出网友的困惑与情绪。即便可以按市场零售报价,也应该事先注明,以消除可能发生的误解。

一则小小的捐水消息引发风波,这也许出乎红会的预料,但从结果看,未必就是坏事。无论网友还是红会,都应该从此次事件中获得启示,该监督的继续监督,毫不留情;该透明的必须透明,绝不延宕。红会与公众之间,多一些良性互动,红会才有可能收复昔日的荣光。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