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家长宴请老师醉死”背后的思考(3)

【案例】“家长宴请老师醉死”背后的思考(3)

从海口家长为孩子入学宴请老师醉死“读”出了什么

死者为了让女儿在海口上一所好学校,曾通过用钱托关系“跑路子”,但是,没有成功,随即才邀请老师吃饭,协调女儿入学,从而酿成了悲剧。为了孩子入学而意外死亡,从此,孩子将一生失去父爱,对于死者和家属,这样的代价太沉重太令人痛心了!透过此类事件,我们能“读”出什么呢?

读出了教育部门招生秩序的“乱”。面对家长醉死事件,当地教育部表示要严肃处理与此事相关的人和事,而其实,每一次处理,都是在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不良事件之后,才把民众的难题摆在当前,这是严重的渎职行为。如果早早做好对策,必然能扼杀此类行为,又怎么会有人受伤甚至致死呢?

读出了缺乏理性的餐桌文化。在这个事件里,我们又一次目睹了餐桌上交易的危害性。作为家长,宴请两名老师,用得着喝得人事不省吗?现今的餐桌文化,总是以喝得酩酊大醉来形容人耿直不耿直,耿直的人就使劲喝,而往往坚持“原则”的人,却成了餐桌上被轻蔑的人,弄得一张小小的餐桌都产生了不和谐的音符,迫于无奈,酒让很多人在餐桌上失去了理智。醉酒,小致伤害自己,大致因酒失去神智伤害别人。我们的餐桌文化,什么时候才能走向理性?

读出了走群众路线没“踩”出脚印。我们常说社会缺少温暖,这与民众办事不尽人意紧密相关。花钱办事仿佛成了一种习惯,对于有些家庭,花钱有时都找不到办事的地方,这就造成了社会的焦虑、民众的怨气。在今天,一些人屡屡突破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给人民群众带来各种伤害,这都与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没“踩”出脚印密切相关。走群众路线,就是需要干部切实为民众解决难题,而孩子上学这个难题由来已久,为什么在各地还是大量存在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呢?

每一次事件,都是一次深刻地教训,但愿每次教训都能让我们找到解决办法,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杜绝后患,从而,提升干部办事能力,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启示与思考】

“上学掏钱请客”似乎已成“明规则”。近年来,城市中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而导致教育水平的高低差别,让那些一心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择一好学校而不惜“一搏”。也许,为了孩子入学醉死的家长是第一个,但为了孩子入学八方奔走、四处打点的家长绝不是第一个。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实行就近免试划片入学”,这是当地规范招生秩序的一条规定。按理说,既然有明文规定,那么孩子入学就该按照属地原则,离哪近在哪读。可放眼全国,教育的现实是,一方面城区重点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不断优化,尽管严格实行划片招生,但舍近求远、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却断不了也拦不住,这在客观上就给学校和老师提供了寻求利益的“温床”,助长了择校风和乱收费;另一方面,其他一般社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则前景堪忧,教育投入不均衡导致硬件设施和环境不良姑且不论,重点学校以好名声、高待遇等优厚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导致普通学校师资大量流失,留不住老师、保不住学生,逐渐进入恶性循环,这是普通学校的普遍问题。

当然,绝对的教学公平是达不到的,因为还要受到地域、人口、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但目前不合理的现状却是可以改善的。既要加大对普通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关注力度,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让学校有底气留住学生、有能力教好学生;又要淡化重点学校的地位和作用,让他们从光环中走出来,从扰乱招生秩序、违规收费的怪圈中走出来。

我们期待通过政府的有效作为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机会人人均等,这才是遏止择校泛滥、避免家长醉死悲剧重演的治本良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