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晋龙:刻苦钻研铸尖端

郭晋龙:刻苦钻研铸尖端

郭晋龙,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的一名电气维修工,高级技师。他参加工作30年来,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连一张简单电路图都看不懂的维修工,成长为电气设备维修方面的行家里手、一个敢于向“洋专家”叫板的工人技术专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大型技改革新项目,相继攻克了多个重大技术难题。 

在今年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郭晋龙组织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本人成为中国铁路工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自加压力破难题

机声隆隆、焊花飞溅,这里是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也是郭晋龙的舞台。作为一名维修工,郭晋龙和工友们一起负责着200多台(套)生产设备电气部分的维修、保障、改进……

近年来随着铁路提速,对钢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焊接铺设无缝线路成为适应铁路提速和重载的重要举措。通常,钢轨经过焊接后其焊缝部分比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低了许多,这样接头部分容易断裂,会给铁路行车带来安全隐患。钢轨上的接缝被业内称为“最危险的皱纹”。

“不对焊缝作正火处理,就很难通过落锤实验。通过正火,也就是对焊缝加热到合适温度,再在空气中冷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钢轨焊缝部分的耐磨度和硬度,延长钢轨的寿命。”郭晋龙说。

郭晋龙通过研究发现,由于钢轨断面金属结构薄厚不均匀,使得正火加热时分布在钢轨断面各处感应电流也不一样。当轨头部分在电流作用下加热到合适的温度时,轨底部分温度仍然达不到正火的要求。而在实际应用中,轨底总是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同时轨底脚焊缝也是缺陷多发部位。

如何解决焊缝正火问题,成为各方专家、科学技术人员苦思冥想的攻关课题。郭晋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破解这一制约钢轨焊接质量的重大难题。 

不懈努力攀高峰

每天站在焊接生产线前,看着钢轨一根根在眼前熔在一起,肉眼是看不到金属内部微妙的变化的,然而郭晋龙清楚,外表看上去灰灰的接缝中,晶粒体在中间进行着怎样复杂的变幻,他用心灵与它们进行着交流。

“跳频!”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跃入郭晋龙脑海,既然以往用单一频率实行正火处理出现了加热不均的现象,为何不用两个频率对轨头部分和轨底部分分别加热呢?

要想改革创新就必须掌握好正火工艺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可他没权停机试验,因为这要影响生产进度,他只能工作时间到生产工位上,一边看生产过程,一边记载数据,等停机后作空载数据试验。

到2005年,郭晋龙的前期研究已基本结束,他迫不及待地直奔北京华电自动化设备厂,请厂家以他提供数据为主制作一台新的双频正火工艺设备。

返回到呼和浩特后,郭晋龙的心就系在电话上,为确保质量,他与厂家约定,平常电话联系,对一些关键的数据随时传真,让厂家随时根据他提供的数据修改电路。到了关键的试验阶段,每逢周末他的心只有踏上火车才稍微地安定下来,到了北京后他根据华电试验的结果修改数据,一步步完善工艺。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现在这套设备只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完成全部正火工序。经反复落锤实验及切片检验证明,钢轨焊缝抗冲击强度有了显著提高。目前该设备和技术已在全路焊轨生产线列为必须设备,路内外12个企业的21条生产线采用了该项成果。

郭晋龙成功了!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统计,近年来,他先后参与了19项大型技改革新项目,多次承担了外国进口尖端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累计为国家和企业挽回资金损失900余万元,创造价值1100余万元。

“我赶上了好时候!”获得诸多荣誉的郭晋龙依然十分低调,“没有局里给我们工人搭建的学习与成长平台,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铁路跨越式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决心把成绩归零,继续为提高中国高速、重载铁路钢轨焊接质量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