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文】1922年8月22日 《共产党宣言》来到中国

【组文】1922年8月22日 《共产党宣言》来到中国

F201011091637396756100000

1922年8月22日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

1922年8月22日,《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正式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全译本,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初版不过一个月就全部售完。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

1922年2月,担任浙江一师国文教员的陈望道,带着戴季陶提供的日译本《共产党宣言》,还有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亨大学图书馆借出的英译本,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什始潜心翻译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经过两个多月的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终于译完了。29岁的陈望道抵沪后,即将《共产党宣言》译文连同日文、英文版交给李汉俊和陈独秀校阅,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陈望道又认真地改订了一遍,使译文精益求精。……详细>>


青年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漫议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自己青年时期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根据推测,在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前,他应该已经接触过北京有关报刊上所刊登的《宣言》译文;根据有关回忆,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应该读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宣言》和《国民》杂志刊载、李泽彰翻译的《马克思和昂格斯共产党宣言》两种版本;1920年5月,毛泽东到上海拜访陈独秀时,很可能通过陈独秀阅读了陈望道翻译的正在核校过程中的《宣言》全译本。陈译本《宣言》正式出版后,毛泽东曾多次认真研读,受到深刻影响,以致毛泽东在日后的回忆中均强调自己青年时期所读的是陈译本《宣言》。……详细>>


《共产党宣言》的“灵光”不会消逝

列宁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他说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犹如“我们想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察、人迹未到的高山”,因此“有时要迂回前进,有时要向后折转,放弃已经选定的方向而试探着从不同的方向走”。他强调,拒绝这样做是愚蠢的,是“左派”幼稚病。最重要的在于,必须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完全为了“登上山顶”,而不是放弃“登山”。观察我们目前所做的一些事,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我们正在“放弃已经选定的方向而试探着从不同的方向走”,正在“迂回前进”,甚至正在“向后转”,但我们必须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明白,我们这样做决不意味着放弃了“登山”,而只是为了通过“迂回”、“向后转”的方法,更好更快地登上顶峰,即更好更快地走向共产主义。……详细>>

 

《共产党宣言》与党建理论创新

165年前,《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指明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大约100年前,共产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唤醒了一代仁人志士揭竿而起,开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大潮。随着90多年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辛探索,我们党完成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的四次重大理论创新。这些理论创新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又根植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特实践。重温《共产党宣言》,既使我们再次探访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中汲取力量和营养,也不禁回顾起我党理论创新不平凡的历程,更使我们感受到时代变迁要求我们党适应形势任务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感。……详细>>

 

向马克思学文风——重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这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话。读了这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会有什么感觉呢?就是想读下去,想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的幽灵?为什么共产主义会成为幽灵?这个幽灵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样的恐慌?

如果不是历时一百多年的广为传播,不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必读的教科书,即便是今天,对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人来说,谁能想到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极其庄重的集会于伦敦的各国共产党人所结成的共产主义同盟所撰写纲领的开篇呢!……详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