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自由”到“社会责任”(2)

从“新闻自由”到“社会责任”(2)

——西方新闻自由观念辨析

借“自由”行“渗透”:

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实践考察

如果说理论分析为认识“新闻自由”观念打下了思想基础,对西方新闻实践具体事实的考察可以进一步认识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实质。

1.“新闻执政”:自由口号下的操控举措

在一些人鼓吹新闻自由的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悄然实行“新闻执政”,力图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并为此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和制度。

在国内,这包括用及时表达制造新闻,运用新闻发布规律,第一时间发出政府声音,使政府的议程、媒体的议程和公共议程“三位一体”,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用行动制造新闻,其领导人经常在全国各地视察讲话,相关部门把每天的活动日程提前告诉记者,让记者把领导人的行动和讲话及时变成新闻,告知公众,力图使公众总是跟着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思想行动;用政策制造新闻,即围绕“新闻性”制定政策,用新的内容赢得民众的欢迎。据学者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美国总统平均一个月要做超过25场演讲,而这些演讲无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用来制造媒体事件,从而设置媒体议程。

在国际上,在“新闻执政”理念指导下,一些西方国家政府有意在国内、国际采取“异用而同体”的新闻执政方法,充分利用其全球传播渠道,运用舆论操纵、整体统合、分声部合唱、谋求同化等新闻传播策略,对凝聚国内社会民心,影响国际事务,增强国家“软实力”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国家统治的基础。

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可以成为运用这种策略的典型范例。美国媒体批评家NormanSolomon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出版的新著《目标伊拉克:新闻媒体没有告诉你的新闻》中说﹐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和责任是在包含了大量的经过筛选的﹑扭曲的事实和画面的宣传信息中寻找真相。比如﹐美国许多媒体配合政府的调子﹐把进入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定调为“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民主和自由的解放战争”。美国公正新闻研究所2003年3月18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03年1月30日至2月12日两周间﹐美国各大电视网画面上出现的新闻源的统计如下﹕76%在画面上出现的人物都是现任或前任官员﹔与反战相联系的信源几乎不存在。不到1%的被采访者﹐即美国四大电视网中393个接受记者访谈的人﹐只有3人与反战相关。甚至,纽约股票交易所在战争爆发后﹐吊销了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证﹐同时剥夺了他们对纳斯达克股市的采访权。纳斯达克发言人对此的解释是﹕“半岛最近对战争的报道行为﹐如播放了美国战俘画面﹐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不欢迎半岛电视台在这个时候﹐从我们的场所播报新闻。”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PeterArnett由于在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讲了一句他心里的真话﹐而被全国广播公司开除……

对这种新闻自由,列宁曾经指出,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富人所拥有的收买报纸、收买作家和控制舆论的自由。这也深刻揭示了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西方资产阶级实行“新闻执政”的自由。

2.思想渗透:“苏东剧变”中的精神助力

总结前苏联、东欧国家亡国的教训,对我们有不少有意义的启示。从历史事实来看,西方在“和平演变”中注重加强精神改造,进行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渗透。美国在西欧设立了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这两个电台公开承认,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西方的精神渗透逐渐发挥了作用,前苏联逐步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失去了主流价值标准,其否定自身历史的做法,违背了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增加了民众的负面印象,同时,片面追求超越实际的民主自由,放松媒介管理,造成了严重思想混乱。这些精神因素和政治体制缺乏民主,经济发展不足,领导人主观变质等原因协同作用,终于导致昔日强大的前苏联土崩瓦解,留下了深刻教训。

这些历史事实表明,连其自身也做不到的“新闻自由”是西方国家开展和平演变,威胁演变目标国家文化安全,打开意识形态突破口的工具和手段。如果不顾国情、历史习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盲目追求新闻自由,将导致国家衰退,社会混乱,最终将不但丧失“新闻自由”,其他自由也终不可得。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