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命里缺桥”的荒诞与现实
山东省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听“大师”说他将当上副总理,但命里缺桥,干脆就下令将已按计划施工的国道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顺理成章地在水库上建起一座大桥,用于保佑自己“飞黄腾达”。
从公共管理角度,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大师”们招摇撞骗,甚至不在于官员们“拍脑袋瓜儿”决策,而在于权力运行的极端不规范。
一条国道的规划设计、前期准备到破土动工,经过了一次又一次论证、一级又一级审批,一般不会轻易变更。一旦变更,特别在已按计划施工的前提下变更,意味着损失巨大,必须展开调查。如果调查结果显示损失因人为因素导致,是必须追究责任的。
也就是说,胡建学要使得国道改道,他首先必须论证出原方案的不合理。那么,原本就不合理的方案是怎样通过审批的呢?是否同样是长官意志的产物?一种可能是原方案本来是合理的。胡建学强行否定更是严重违规。
即便能跳出这个矛盾,胡建学还要论证出新方案的合理性。他肯定不会说是“大师”授意,他的理由是如何说服审批部门并最终获审批通过的?他又是如何跳出一个政府工程必要的规程的?
一条国道的改道如此轻易地被操作成现实,绝不仅仅是官员胡建学与“大师”单独完成的,更有许多部门以及个人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他们分别出于何种心态参加?是否从中牟利?是怎样勾结在一起的?都必须调查清楚。
胡建学“命里缺桥”看似一幕荒诞剧,在现实生活中却那么现实,一点也不离奇,只是官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的一个缩影。现代社会必须做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制度性地避免官员们将“问鬼神”之事操作成为劳民伤财的现实工程。
“命里缺桥”的官员最缺啥?
且不说官员迷信明显有悖党章要求和有负组织培养,如此生生地将既定的国道建设改道架桥,让我们看到了权力在他手中已经成了玩物。既然“大师”可以为官员的前途算卦占卜,我们不妨也对迷信官员来一番把脉号诊,看看他们的灵魂深处到底还缺什么?
一缺信仰追求。剖析官员迷信的成因,大抵不外有三:一为求官求财;二为辟邪消灾;三为心灵抚慰。曾经居官显尊、人前风光的官员缘何会疑神疑鬼、心灵空虚,以至于需要神灵的庇佑?说到底,还是满脑子的贪欲迷住了心窍、迷失了信仰。他们忘记了党旗下的誓言,忘记了肩负的责任使命,害怕东窗事发。治愈官员的“迷信”病,必须强化对领导干部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重新校正并坚定其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念追求。
二缺民生情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迷信官员把心思都用在了靠神灵保佑其升官发财上,还会有多少精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缺桥”官员改道架桥实为自己的官运亨通铺路架桥,而非为出行的民众提供便利,尽管事后不久的“死缓”判决,让他官至副总理的欲望终成南柯一梦,尽管民众将其命名的“岱湖桥”更名“逮胡桥”以示愤慨,但其造成劳民伤财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由此看来,矫正官员“迷信”症,还需向其为政思维中多多注入民生因子。
三缺制度敬畏。在迷信官员的思维里,或许只有对神灵大仙的顶礼膜拜,没有对权力约束、制度监管和违法必究的由衷敬畏。尽管人们可以谴责“缺桥”官员的动机不纯、素质低下和官德缺失,但透过仅凭官员一句话就可以凭空架起一座桥的现实,我们不能不对某些时候权力不受约束、制度监管羸弱的弊端深刻反省。
官员毕竟不是普通百姓,官员迷信的危害更甚于民间的迷信盛行。不能再对官员迷信的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治疗某些官员的“迷信病”,迫在眉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