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自由”到“社会责任”

从“新闻自由”到“社会责任”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人以西方“新闻自由”观念为依据,鼓吹绝对的“新闻自由”,否定我国媒体的党性原则,反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追本溯源,对西方新闻自由观念进行认真辨析和反思。

1

 倡“自由”成“空想”:

 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理论误区

“新闻自由”观念是西方新闻理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主张是尊重理性个人的自由表达权利,要求媒介自由报道信息,反对任何对新闻活动的限制和干预。“理论的问题需要首先从理论上解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新闻学理论的角度看来,西方新闻自由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在理论上陷入了一些误区。

1.“相对自由”:自由理论思考的哲学追溯

毋庸置疑,自由是人类追求的高级境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不反对追求自由,甚至把自由作为人类发展的崇高目标。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便是由“自由结合的人”构成的,在其中,“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可见,在马克思主义中,自由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思想主题。但是,“罗马非一日建成”,要达到理想的自由王国的“彼岸”需要经由探索规律的必然王国阶段。在“必然王国”的此岸,人类受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束缚,处于不自由的状态中。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因而达到自由不仅意味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运用,也意味着对社会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结合哲学层面的分析看来,“新闻自由”作为人类追求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所大力倡导的。马克思指出,“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为此他把报纸视为“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是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列宁也说:“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不仅如此,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积极办报办刊,主动为新闻自由而奋斗。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并不笼统地反对“新闻自由”的。的确,西方新闻自由理论和早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一致,在普及知识,开启民智,反封建束缚,促社会发展方面,有其历史的进步性,也是和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并不矛盾的。

但是,“只要向前走一步,哪怕是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如同人类对普遍自由的追求一样,达到新闻自由的境界,不能忽略种种对“必然”的认识和把握。这首先是不能超出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马克思指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社会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人们……是在现有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内取得自由的”。同时,“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自由,尤其是新闻自由,作为有重要社会影响的一种权利,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权利。而且,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出版有党性和阶级性。列宁在赞成出版自由的同时又以阶级分析的眼光,提出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为了什么?为了哪一个阶级?”列宁明确提出了报刊的“党性”原则,对为什么要坚持党性原则,怎样坚持党性原则作了全面的论述,并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才是真正为劳动人民所拥有的自由。

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需要纳入整个社会运行体系中,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否则就会成为抽象的、绝对的、不切实际的自由。西方新闻自由观念建立在理想化的“理性”个人基础上,片面强调个人表达自由,忽略社会责任,并将之极端化为反对任何对新闻活动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思想产物,不能不带有虽然浪漫却虚无,虽然“理想”却“空想”的性质,最终从正确的起点走到了它的反面。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