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限客观”:媒介功能实现的过程分析
西方“新闻自由”观念认为,在新闻报道中应该保持中立,消除主观性和倾向性,自由传播“客观”信息。从媒介功能实现的具体过程分析中,可以看到新闻信息的“客观”限度。
媒介的首要功能是发布信息。在现实中,媒介并不是“被动”发布信息,而是“能动”发布信息。由于社会系统巨大,社会公众多样,信息往往丰富多样,媒介在发布信息时会对这些分散的、自在形态的信息进行一些“能动”操作:通过概括提炼,反映其本质和要点;通过选择突出,强化正面信息的作用;通过淡写弱化,降低负面信息的影响;通过传播整合,提高信息质量;通过淘汰净化,去除信息中的固有弱点。经过这一系列的“选择性”操作,其发布的信息无疑具有了相当的倾向性。
媒介的另一重要功能是表达观点。这时,媒介发挥了“模拟公众”作用、独立形成了自身的意见和观点,并公开表达出来。作为观点的一种表达形式,媒介表达的观点有特殊的、具体的指向,是一种公开的意见表达与传播,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区别只是在于,媒介观点的表达在形态上具有多样性,报纸的言论、政论、短评,电视的特别节目、栏目、新闻评论等多种方式都可以表达媒介的看法。
媒介更为深入的功能在于建立价值。它主要是通过隐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特定价值观念,教会人们树立评价事物的特定方法,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事务。在实际运行中,媒介以信息把关、建立框架、议程设置等方法实现自身的功能,通过“影响人们想什么”最终达到“影响人们怎样想”的效果。
以当前作为信息主要渠道之一的电视为例来看,其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暗含了自身的倾向性。首先,影像传播不需要接触文字媒介所必需的较高文化素质,能够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这就造就了大量不需怎么思考就可以获得信息的“沙发土豆”;其次,电视拥有强烈的现场感,一般人很难把这种经过选择的“象征性现实”和真正的现实区分开来;第三,相比于文字和电波的抽象性,影像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质,甚至还多少带有一定的审美意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传播者所倡导的思想观念之中。这样,借助电视的娱乐性、通俗性、审美性等特征,民众在电视文化消费的快感中实现了特定价值观念的教化要求。因为“消费者对文化商品的选择,就是对意义、快感的选择,也即意识形态的选择”。因此,从根本上看,电视影像是一种“权力影像”。
可见,现实的媒介是一个依靠严密规则建立的理性组织,并不是超阶级、超功利的抽象存在物,在遵守种种规则前提下,才能实现自己的相对和有限自由。正如传播学者哈罗德·英尼斯普所说:“一种媒介不是某一种文化借以发挥作用的中立机构,由于其特殊方式,它是价值的塑造者,是感官的按摩师,是意识形态的倡导者,是社会格局的严格组织者。”既然如此,其发布的信息就不可避免地“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了,幻想纯粹中立的“媒介公器”只能是一种“空想”。
借“自由”行“渗透”:
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实践考察
如果说理论分析为认识“新闻自由”观念打下了思想基础,对西方新闻实践具体事实的考察可以进一步认识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实质。
1.“新闻执政”:自由口号下的操控举措
在一些人鼓吹新闻自由的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悄然实行“新闻执政”,力图运用媒体新闻来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执政形象、执政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并为此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和制度。
在国内,这包括用及时表达制造新闻,运用新闻发布规律,第一时间发出政府声音,使政府的议程、媒体的议程和公共议程“三位一体”,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用行动制造新闻,其领导人经常在全国各地视察讲话,相关部门把每天的活动日程提前告诉记者,让记者把领导人的行动和讲话及时变成新闻,告知公众,力图使公众总是跟着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思想行动;用政策制造新闻,即围绕“新闻性”制定政策,用新的内容赢得民众的欢迎。据学者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美国总统平均一个月要做超过25场演讲,而这些演讲无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用来制造媒体事件,从而设置媒体议程。
在国际上,在“新闻执政”理念指导下,一些西方国家政府有意在国内、国际采取“异用而同体”的新闻执政方法,充分利用其全球传播渠道,运用舆论操纵、整体统合、分声部合唱、谋求同化等新闻传播策略,对凝聚国内社会民心,影响国际事务,增强国家“软实力”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国家统治的基础。
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可以成为运用这种策略的典型范例。美国媒体批评家NormanSolomon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出版的新著《目标伊拉克:新闻媒体没有告诉你的新闻》中说,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和责任是在包含了大量的经过筛选的﹑扭曲的事实和画面的宣传信息中寻找真相。比如,美国许多媒体配合政府的调子,把进入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定调为“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民主和自由的解放战争”。美国公正新闻研究所2003年3月18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03年1月30日至2月12日两周间,美国各大电视网画面上出现的新闻源的统计如下:76%在画面上出现的人物都是现任或前任官员;与反战相联系的信源几乎不存在。不到1%的被采访者,即美国四大电视网中393个接受记者访谈的人,只有3人与反战相关。甚至,纽约股票交易所在战争爆发后,吊销了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证,同时剥夺了他们对纳斯达克股市的采访权。纳斯达克发言人对此的解释是:“半岛最近对战争的报道行为,如播放了美国战俘画面,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不欢迎半岛电视台在这个时候,从我们的场所播报新闻。”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PeterArnett 由于在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讲了一句他心里的真话,而被全国广播公司开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