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和认识,形成了深浅不一、长短有别的心得体会文章。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实践心得”栏目将陆续推出精选心得文章,供网友们学习参考。欲知更多精彩内容,请您点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实践心得“栏目。如果您对该栏目还有什么要求、意见和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了解群众的意愿,才能掌握工作的方向;解决自身的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当前,我们有些机关或多或少存在制定一些政策规定时,事前不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只是机关几个人讨论一下或者一把手直接拍板现象;有些干部在对待工作时,听不得别人批评,听不进反对意见;有些干部存有“家丑不可外扬”...【详细】
中央把“正衣冠”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之一,意在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衣冠”怎么“正”,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实践活动能否深入展开。能否把“正衣冠”的要求理解到位、落实到位,直接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详细】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gǔduò),漫腾腾地暖烘烘”(出自《千家诗》中的《题壁》)。“茅草”之火,看似强大无比,实则虚弱不已,难堪盈盈一推;“榾柮”,即深埋地下的树墩,经年累月,其火的持久性,源自扎实的根底,予人以长久不息的温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渐次展开,如何防止“蓦地烧天蓦地空”的形式主义,实现“漫腾腾地暖烘烘”的效果?...【详细】
前段时间,有位领导同志谈及下基层感受时说,到基层听取意见,触动很大。一些情况确实不了解,而“更多的是我们也知道、但认识没有现在这么深刻的”。这种内心的深刻触动,自然主要得益于开门搞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要敞开大门、开门纳谏,听到真心话、找到真问题。现实中,有的门打开了,开得还不够大;有的看上去开了,事实上还是关的...【详细】
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关键一环。然而,有的单位、部门着手准备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先搞“预演”——事先定好调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容均在事先商量好的框架内。这样的“预演”,说到底是形式主义,是在走过场,说得更严重一点是弄虚作假。...【详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