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照镜子”上狠下功夫

要在“照镜子”上狠下功夫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彻这一要求,首先要在“照镜子”上狠下功夫。因为,“照镜子”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只有镜子照好了,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瑕疵”,在“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这些,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敢于“照镜子”的决心和勇气。“照镜子”具有两面性,既可以看到美的地方,鼓励自己发扬长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可以看到“丑”的一面,以便发现问题,弥补不足。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后者。而在现实中,主动拿“镜子”照一照自己的思想和作风、习惯于“一日三省”的则不多。观其表现,一是“懒”,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由,懒得经常“照镜子”;二是“怕”,“照镜子”不愿往实处照、往细处照,怕暴露出自己的“丑陋”之处;三是“厌”,有的知道自己有缺陷却忌讳“照镜子”,大有《三国志·魏书》中夏侯惇“每照镜恚怒,扑镜于地”之势;四是“虚”,避实就虚,敷衍应付,只喜欢看光鲜的一面,不愿显露自己的“真容”等等。究其原因,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长此以往,“污垢”就会越积越厚,“病菌”就会越来越多,最终积重难返,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污染了党的“脸面”与形象。

其次,要掌握“照镜子”的方式方法。“照镜子”的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正不足,但怎么个“照”法也很重要。如果只照“后视镜”,只照他人,不照自己,把自己摆在圈外;或者只照“化妆镜”、“面具镜”,把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只见长处,不见短处;或者只照“散光镜”,这也照照,那也照照,避重就轻,对不准焦距、找不准穴位、抓不住要害,这都违背了“照镜子”的目的,“照镜子”也就走了过场,改进作风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怎样才能照好镜子呢?一要“真”照,二要“深”照,三要“细”照。粗枝大叶、蜻蜓点水、避重就轻,很难查到问题的实质。只有从头照到脚,往“细”处照、往“小”处照,既要“照”到局部,又要“照”到全局;既要“照”到正面,又要“照”到侧面;既要看到长处,又不能忽视短处,才能端正衣冠、修身正己。

再次,要把握“照镜子”的标准要求。“照镜子”以什么为标准和尺度?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以党章为镜,就是要对照党的宗旨、义务、纪律、共产党员的标准,“仔细照”、“反复照”、“对比照”,通过“照镜子”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看看自己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离党的要求还有多远,差在哪里?“照镜子”贵在坚持,难在经常。“常律己则尘不染,己身正则邪不侵。”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坚持整衣冠除灰垢,始终保持整洁精神,得常照照镜子,依靠自律和他律的双重作用经常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作者系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