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文旅”让流动的风景成为消费新引擎 

“火车+文旅”让流动的风景成为消费新引擎 

据央视网11月18日报道,初冬时节,秋意未尽,南北很多地方,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打造丰富的冬季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带动了消费活力释放。全国多地铁路部门近期开通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加开周末演唱会专列,服务冬季旅游出行。

初冬时节,南北大地文旅市场暖意融融。京津冀的全景观光列车穿梭于山川之间,成都的“熊猫专列”串联起西南秘境,合肥的“歌迷专列”深夜接送跨城观演者……多地铁路部门推出的特色专列,以“火车+文旅”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交通与旅游的行业壁垒,既让旅途本身成为风景,更激活了消费潜力、擦亮了地方名片,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资源整合以线路串联实现文旅价值倍增。“火车+文旅”的优势,在于通过交通线路的精准规划,实现区域文旅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价值放大。铁路作为串联城乡的交通大动脉,能够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将分散的景点、文化IP、民俗体验等资源串联成线,形成“一程多站”的沉浸式旅游体验。以京津冀全景观光列车新线路为例,该线路依托铁路网络,将北京的都市风情、宣化的历史底蕴与张家口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让游客在一日行程中领略多元风光。这种“交通+资源”的整合模式,不仅让单个景点的吸引力倍增,更形成了区域文旅发展的合力,让旅游线路从“单点打卡”升级为“全域畅游”,为地方文旅经济注入持续动能。铁路部门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文旅部门的合作,挖掘更多特色资源、规划出更具主题性、连贯性的精品线路,就一定能让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需求适配以定制服务回应多元消费期待。文旅市场的持续升温,催生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火车+文旅”的创新模式,正以精准的定制化服务回应着这份期待。从家庭游客对舒适体验、全景观赏的需求,到国际游客对深度文化探索的向往,再到年轻上班族对便捷出行、兼顾工作与娱乐的追求,特色专列的设计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展开。以合肥的“歌迷专列”为例,该专列直击上班族“周末观演、次日返岗”的痛点,通过夜间加开、灵活调整发车时刻、提升运力等方式,让游客无需担忧返程问题。这种“需求导向”的服务创新,让铁路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文旅消费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部门要持续关注文旅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推出更多细分领域的定制化产品,如亲子专列、研学专列、体育赛事专列等,让服务更精准、更贴心。

品牌塑造以特色IP擦亮地方文旅名片。特色专列的“出圈”,不仅带动了短期消费,更通过独特的IP打造,成为地方文旅的移动名片,实现了口碑与影响力的双重提升。例如,“熊猫专列・成都号”针对入境游市场,打造适配国际游客的行程安排,助力西南地区入境旅游复苏,并以8天环线行程,串联起川黔渝三地的三星堆文化、苗寨民俗与山水胜景,实现了历史探索、民俗体验与自然观赏的有机结合,向国际游客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多元魅力。该专列既凭借鲜明的主题、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体验,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也通过社交分享等方式形成二次传播,扩大了地方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面向未来,地方政府与铁路部门要进一步强化IP意识,将专列与地方文化、民俗、特产等深度绑定,通过列车内饰、服务细节、配套活动等全方位展现地域特色,让特色专列成为承载地方文化的“移动展厅”,持续擦亮地方文旅名片。

从京津冀到川黔渝,从全景观光到定制服务,“火车+文旅”的创新融合正在重塑文旅消费新格局。它以资源整合打破空间限制,以需求适配满足多元期待,以品牌塑造提升地域魅力,不仅为游客带来了更丰富、更便捷、更具品质的旅游体验,更为地方文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随着模式的不断成熟与创新,相信“火车+文旅”将成为更多地方的“流量密码”,让流动的风景持续激活消费活力,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张群

责编:邱子凌

校对:吴成玲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邱子凌(实习)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