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保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据此,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已由过去的“四位一体”的格局发展成为“五位一体”的新格局,而且“法治保障”的纳入,立即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更加牢固

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分化的现代社会结构中,国家管理社会的模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以国家全面刚性控制社会为主的模式,二是依照法治的原则,弹性管理社会的模式。前者多数为非现代国家所采取,在此种模式中,将社会作为国家权力的附庸,服从国家意志的支配。与前者相比,法治是透明度较高、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管理模式。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实行法治。

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表现在诸多方面。首先,要实现社会管理的良治、善治,必须要以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为前提,以依法治国为语境,只有在法治的蓝天下,法治的环境中,法治的土壤里,才能形成社会管理的良法善治,没有这样一个背景和语境,社会管理创新以及法治保障都将成为空谈。其次,法治为一切社会管理活动提供了合法性基础。无论社会团体、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实行自我管理还是党的执政活动、政府大量而广泛的行政行为,都必须按规则办事,依法行事,依法行政。任何违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社会管理活动都将失去合法性基础,从而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可以说,法治是各社会管理主体一切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准则,没有这些准则,社会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再次,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基础。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是要实现规则之治,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而法治是规则之治、制度化、规范化的最好注脚。最后,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实现社会管理良治善治必须要强化社会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全社会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

十八大报告将“法治保障”纳入社会管理体制中,使社会管理的基础更加牢固,使社会管理活动更加具有权威性、预期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管理的法律保障更加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法制建设也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基本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同时也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法治能够为社会管理提供最有效、有力的后盾和支撑。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体现在:1.维护政府依法行政,确认合法行政行为的效力,并为合法行政行为提供强制执行力,使政府行政机关的各种社会管理行为更加有效,更有权威和执行力。2.对政府管理行为及公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对违法行政行为予以撤销,防止被管理者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实现依法管理,将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里。3.更加有力地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为其维护权益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法律还将保护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各项权利,一旦公众权利受到侵害,以法律手段加以排除和保护。4.为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提供最终解决途径。社会矛盾纠纷的解决途径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一般首先是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自行协商解决,可以称之为“自己救济”;其次可请求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介入调解,此种方式虽有第三方介入,但其属于民间性、社会性;再次在上述途径难以解决时,可交由行政机关或仲裁机构进行行政调解、仲裁裁决等;第四层级,也是最终途径即司法程序,即一般所说的司法最终裁决权。

可以说,法治作为一切合法行为的后盾、支撑,作为制裁违法行为,排除侵害的法律途径,是最有效、最权威并带有终局性的社会管理方式。法治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大价值和作用,决定了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法治保障必不可少。

(作者系河南省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