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一切敌对势力常常抓住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某些错误或者所谓的“错误”,撕开缺口,掀起否定领袖的风浪,目的在于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更加需要人们以科学的历史胸怀,识别真伪,避免上当。在苏联的所谓“改革”中,反共的敌对势力从否定斯大林入手,接着就把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共产党的领导,统统当成所谓“斯大林模式”加以否定和批判。有的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都当成所谓“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加以否定,甚至颠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概念。在斯大林遭到长期的否定和丑化之后,依次发生的事件是:列宁遭到粗暴的否定和批判,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遭到取缔,社会主义国家宣布灭亡。这完全实现了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分化、西化和颠覆的夙愿;也是混在党内的那些背叛者公开无耻出卖无产阶级事业的大暴露。当人们看到戈尔巴乔夫反对斯大林的全部真相时,社会主义事业大势已去!悔之晚矣!这个沉痛的教训令全世界无产阶级无不扼腕叹息!借口攻击斯大林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这是20世纪西方玩弄的大阴谋,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再也不能忽视或忘却的教训。
四、关键是培育党员干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修养,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在全党培育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增强党员干部的基本理论修养和科学的历史胸怀,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思想条件。只有这样,党才能有凝聚力,党和人民才能有共同的话语体系和共同的逻辑,形成同心同德的局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掌握科学的历史胸怀,本质上就是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运用科学历史的胸怀审视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从事物纵向发展的脉络来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更能够清晰地看清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观察问题的方法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体现。这样观察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更加能够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能不能运用体现科学世界观的历史胸怀审视历史和现实,能不能在理性层面上解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能不能经得起严峻考验、能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命运问题。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的干部队伍的理论修养是合格的,经得住考验的。否则,就不能解释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克服种种艰难曲折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现实。但是,这种合格的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现实的各种曲折中不断努力学习、思考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直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干部的读书、学习和理论修养。他指出,一些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经不起考验,出现一些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和作风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唯物史观不牢固。有了唯物史观,眼界才能开阔,站位才能高,才能看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这些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之中,内容博大、思想精深,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深入钻研,需要原原本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才能领会得更加深透。”“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求是》,2010年第7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奠定了良好的条件,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在治国理政中展示了一代新风,广大党员干部只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世界观的境界,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就能够使我们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加胜券在握。
(作者: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