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瓶颈约束是经济发展最大障碍(2)

资源瓶颈约束是经济发展最大障碍(2)

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在新千年以来的暴涨,也与发达国家转移制造业后转向了发展虚拟经济直接相关。金融全球化导致实体经济金融化,表现为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落越来越脱离供求而由金融资本主导。有分析说明,目前石油价格的上涨中,至少有1/3是由金融投机造成的,而资源生产大国也乐于资源价格被国际炒家拉高,甚至干脆直接参与资源的炒作,由此就形成了金融大国与资源大国联手掠夺制造业大国利润的局面。最终把二战后至新世纪前,国际市场上制造业价格增速快于初级产品价格增速的格局从根本上颠倒了过来。其结果之一是中国等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为未来的工业化支付远高于美日欧等工业化先行国的资源成本。结果之二就是由于制造业大国的进口价格增速远高于出口价格增速,迟早会出现贸易逆差。

2020年或出现贸易逆差

从中国自己的情况看,由于2011年初级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只有5.2%,在进口中却占到34.7%,所以当年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0%,而进口价格指数却高达17%,即价格条件不同所导致的进出口额增长速度差,竟高达7个百分点。2001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18.8%,2011年猛增到34.7%。日本在工业化后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最高曾达82%,中国的资源条件虽然好于日本,但面临世界资源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新环境,因此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在未来20年中很可能将超过3/4,这就会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的格局越来越明显。

如果未来20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的增速按新千年以来的10%计算,2030年的资源进口总值将达到18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资源出口总值的3倍还多。如果进口增速为15%,只比出口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到2020年后中国就会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到2030年贸易逆差就将高达1.3万亿美元。出口是进口基础,有出口才有进口,如果出口增长乏力,资源进口就会受到出口瓶颈约束,中国工业化的速度就会因此降下来。

还必须看到,中国目前虽然还拥有巨大的出口能力和贸易顺差以及巨额外汇储备,但这是建立在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我国仍有9亿低收入的农村人口,且城乡消费水平相差3倍。工业化超前与城市化滞后并存的格局,形成了中国超强的储蓄机制,这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也是新千年以来巨大贸易顺差与巨额外汇储备的来源。但若在未来20年中国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化,这个机制将被改变。比如,如果目前真实的城市化率是2/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得新增12万亿元,而12万亿元已经是2011年中国全部按人民币计算的出口额。所以,随着中国经济从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原有的强劲出口动力机制也会逐渐消失。

发展金融吸引资本流入

英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时候,资源供给依靠海外广大的殖民地供给。美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时则是靠人口少和资源丰裕。德国和日本想靠武力崛起却落得在战争中惨败,二战后还是靠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贸易才完成了工业化。历史的发展到了今天,未来20年中国崛起是最大的世界主题。但中国一缺少丰裕的资源,二也不能凭武力去抢,因此谋求满足资源需求还是主要靠和平发展经济,如果贸易不行就要靠发展金融来吸引资本流入。

从国际经验看,英美这两个先后的世界第一大国,到目前为止都有超过30年的连续贸易逆差。新千年以来,英国的贸易逆差高峰时超过1700亿美元,美国的贸易逆差更曾超过9000亿美元。两国能够长期维持住国际收支平衡,靠的就是发展金融市场,成为世界的财富管理中心,从而能长期引导国际资本的流入,用资本收支的顺差来补贸易收支的逆差。例如高峰时,美国用资本净流入所支持的进口,已经超过全部进口总值的1/3。

中国迟早也会登上世界金融市场和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因为中国未来的经济体量有可能比目前发达经济体大出很多。在城市化带来的庞大内需拉动下,中国有能力在未来20年继续保持年均9%的高增长率,特别是在未来十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时代,中国经济的强势增长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这是吸引国际资本流向中国的最好机会,用好这个机会,中国有可能依靠发展金融市场和实现资本项下顺差,来满足进口资源的支付要求。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