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的中国(2)

如何理解当代的中国(2)

雅克却认为,100年不算短,与2000多年的文明相比却不算什么,在历史中,中国并非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今天的中国仍然是文明国家。

在BBC的节目里,雅克用香港回归作为论据。“1997年前后,很多英国人不明白‘一国两制’是什么意思。多数人认为回归后的香港很快会与大陆毫无二致,但16年过去了,这样推测的人都错了。”香港的法律和政治都与大陆不同,中国的确是在践行一国两制。

“为什么我们当初不相信中国人?因为我们是民族国家,按照民族国家的方式思考。”

1990年德国统一,东德消失不见,统一的德国成为西德的延伸,这就是民族国家的本质:同一个国家,同一种制度。雅克指出,用这一原则来治理中国这样规模的文明国家是不可能的。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按照一个国家多种制度运行,对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制度,而是统一的主权。

他认为,如果中国这样的文明国家取代民族国家成为世界的潮流,那么世界将会更加多元。

而文明国家也是理解中国其他方面的关键词。“我们很难想象,超过90%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属于同一个民族。”雅克解释道,中国的民族认同来自民族融合的过程和文化的自觉。定义中国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于文化成就的骄傲。因此,汉文化是将多数人凝聚起来的核心。而这种现象的不足之处,就是对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忽视与不尊重。

为中国的未来论战

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变动得都快,但与此同时,却享有与历史独特的亲密延续。雅克说,他在中国时总为这样的矛盾感到有趣。

“如果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引用3000年前的名言警句,千万不要惊讶,悠久的历史就反射在现实的镜子中。2500年前的儒家理论仍然在塑造今天的社会态度,比如和谐、稳定、秩序,以及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的理念。”

雅克认为,中国人将姓写在名的前面并不是巧合,这反映了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国政府在国内享受如此高的权威,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卫士。“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他们不是因为支持左派或者右派政党而支持政府,他们把政府看作家庭之长,因此对中国人来说,政府不是外部力量,而是家庭文化的延伸。”这种习惯在外国人看来非常有趣而神奇。

雅克认为中国比西方更加民主,这让他在学术界备受攻击。仅2013年,就有十几篇论文和媒体评论批评他“痴人说梦”。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中国观察家威尔·霍顿与雅克私交甚笃,却跟他打了10年笔仗。雅克自称,在关于中国的问题上,“我们基本上在任何方面都无法达成共识”。

如果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2012年,雅克在北京参加外交部活动,结识了一群年轻的中国外交官,他们热衷于讨论中国应在全球政治中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个问题也引起了雅克的好奇。“如果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会是怎样的?”

有人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称为新殖民主义。然而,历史上中国从未拓展过海外殖民地,海外领地是欧洲的“爱好”,亚洲惟一对此感兴趣的是日本。15世纪的中国具有殖民东亚的能力,但那不是中国的选择。

这并不说明中国忽略她的邻居,相反,在几个世纪里中国都掌控着那些邻国。历史证明,中国与东亚之间的朝贡体系非常稳定,至少持续了2000年,到1900年前后才宣告解体。

朝贡体系曾是中国历史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作为上邦大国,中国君主习惯将自己作为世界中心,而东亚国家接受中国的优势地位,定期朝贺上贡,作为回报可以进入庞大的中原市场。这种方式与西方惯用的殖民主义截然不同。

雅克的疑问是,这个模式会回来吗?

雅克说,西方与中国的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自己的方式具有普世价值,本国是其他国家的榜样。“对于欧洲和后来的美国来说,我们远渡殖民地,输出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我们的语言、教育和宗教强加于人。但中国人选择呆在家里,他们相信中国是世界中心,有最先进的文明,因此为何要到远方去,进入蛮夷的阴影中呢?郑和7次下西洋是为了彰显中国的国力,而不是为了征服。”

他认为,中国不肯外扩的另一个原因是领土面积太大,人口、文化构造太复杂,治理好国内已经很困难了。因此中国最大的优先级是保持国内稳定,此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告诉我们,一旦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会有所不同。”在雅克看来,西方历史上就有扩张性和侵略性。欧洲史是一部没完没了的战争史,到了殖民年代,战争又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将自己的方式强加于人是欧洲的精髓,而美国原封不动地继承了这一精髓。”

在这个英国人眼中,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不会这样做,中国领导人对于统治世界的兴趣小得多,更关心维护国内政权。而在中国的新领导人执政纲领中,重点也是国内问题而非国际问题。

因为“厚爱”中国,雅克被称为“挺中派”代表。不过国际关系领域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却认为雅克的推断为时过早,因为“中国统治的时代远远没有到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