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起点推进湖北城乡一体化

湖北:高起点推进湖北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的大课题,既需要有理论的创新引导,也需要有实践的勇敢突破,更需要不断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积极向前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讲话中要求我省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湖北作为农业大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省在全国较早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最近,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先后组织9个调研组,深入我省相关市州调查,形成6个专题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性报告,提出要“高起点推进湖北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湖北经验

自2008年以来,我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重要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七个重大转变”。

一是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理念,实现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二是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实现规划模式的重大转变。按照“全域空间”的理念,通盘考虑和布局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明确城乡基本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功能区,科学编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搞好城乡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三是树立城乡产业互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产业模式的重大转变。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引领城乡产业发展,走以“两型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使工业成为带动城乡产业发展的主引擎。四是树立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实现计划分配模式的重大转变。全省各试点市县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两大着力点,作为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关键和提高农民国民待遇的保障。五是树立产镇融合、城镇建设多元发展理念,实现城市化模式重大转变。坚决摒弃只顾城市加快发展,不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甚至以牺牲“三农”利益为代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城镇化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产镇融合发展之路。六是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实现体制机制的重大转变。坚持破除造成城乡分割的各种体制障碍,形成有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七是树立党政主导、上下联动、以点带面的理念,实现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拿在手上、列入重中之重。

面临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是前所未有大创举,是新时期的大课题,既需要有理论的创新引导,也需要有实践的勇敢突破,更需要不断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积极向前推进。

我们在调查思考中认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影响制约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为: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不健全,引领作用亟待发挥。二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筹措难,融资平台亟待健全。仅靠政府现有财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市场机制的缺陷构成了农村财力的更加缺乏。三是产业支撑尚未完全形成,规模效益亟待提高。四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政策标准亟待衔接。五是体制机制创新瓶颈制约较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路径建议

(一)统筹规划,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布局与空间。

坚持用科学理念指导规划制订。要站在“五位一体”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全局高度来统筹。要从本地各区域、各行业、各要素、各群体全面发展的全域广度来把握。要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全面角度和力度来谋划。做到规划制定理念新、立意高、特色明。

坚持用科学原则引导规划制定。要立足实际,聚集优势。通过规划的统筹引导,使各区域、各产业、各要素、各群体、各资源有效整合,发挥最佳效应。要差异发展,体现特色。要市场导向,要素互动。要优化布局,拓展空间。

坚持用科学方法制订规划。制订城乡一体发展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是基础、是前提,采用科学方法是途径、是关键。要高端设计,深入论证,科学评估,全民参与,层层把关。

坚持用科学的标准评价规划。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专项规划、区域规划,都要立意较高,设计新颖,优势聚集,特色鲜明,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风格独特,要素互动,资源整合,空间广阔。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