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起点推进湖北城乡一体化(2)

湖北:高起点推进湖北城乡一体化(2)

坚持用科学体制监督规划实施。科学的管理、监督体制是督促规划落实的保证。根据乡镇规划人员素质和水平,建议将规划制订、修订、实施、监督权上调一级。同时,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及责任追究。还要上升到法律高度,严格依法依规制订、执行、修订、完善规划,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法律监督。(二)产镇融合,壮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与实力。

科学定位,错位发展支柱产镇。要立足实际、科学定位。立足本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环境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及潜力等实际,适应发展需要,集聚优势,科学确定产镇发展目标、规模、特色、效益、功能,合理布局,适度发展。要集聚优势,打造特色。因地制宜,集聚本地资源、区位、人文、交通等优势,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绿色环保、低碳循环、高效优质、科技微型、抗灾避灾、特色文化、观光休闲、三产服务型等产镇,走产镇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环保化、现代化之路。要上下联动,分层推进。

以工促农,带动产镇全面发展。以工带农,壮大产业规模。合资合作,合力打造特色产镇。对口支援,兴建新型产镇。

培植龙头,壮大产镇规模效益。制订产镇标准,创树产镇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打造精品名牌。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机制,发展壮大产镇集群。健全部门协力互动机制,合力推动产镇集群发展。健全区域协调共建机制,扩大产镇集群。建立部门、行业联系联动机制,壮大产镇集群。健全多元一体的监管机制,提升产镇综合效益和水平。

创新科技,提高产镇效益水平。健全科技服务公司,完善科技服务。创新经营体制,提供规范优质服务。健全落实扶持政策,优化科技综合服务。(三)完善设施,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与平台。

科学规划布局,健全“六网一体”网络体系。适应发展需要,健全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协调,分责分级推进。强化目标责任,加强建设管理和维修。

创新投资体制,构建多元化投融资管理模式。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建立科学投融资体制。培植投融资主体,拓展投融资途径。创新融资模式,构筑多元一体融资平台。

健全科学监管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益。完善投融资责任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益。建立投资积累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投融资监管及风险评估机制,增强投融资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平等参与竞争机制,营造公平、公正投融资环境。建立健全融资担保、贴息机制,依法依规维护投融资主体合法权益。(四)优化服务,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活力与动力。

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内容。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健全“八位一体”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加强网络体系对接,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健全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内容。

加强政策标准衔接,分层分步推进。适应城乡居民需求,完善政策标准。加强标准衔接,缩小相互差异。规范申报办理程序,严格审批管理。健全动态管理机制,维护公平公正公共服务秩序。

加大政府投入,渐进实行均等化服务。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建立专项资金。加强扶困救弱,提高服务标准水平。严格资金监管,增强均等化服务实力。

强化服务监管,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队伍,强化服务责任。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严格考评监督,提升服务质量。(五)深化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与保障。

改革行政体制,转变职能,健全精干、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精简机构,明确职责,健全科学的行政管理机制。强化基层,减少层次,健全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更新观念,明确性质,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和综合服务平台。强化责任,严格考评,健全依法监管机制。

改革户籍制度,分层分步,建立流动、有序农民市民化的配置机制。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逐步落实待遇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采取多种途径,逐步落实进城农民住房。

改革土地制度,构建交易平台,健全公开、公平、规范、自愿的土地流转机制。依法开展农村产权确认,办理权属登记证。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公平有序自愿流转。试点改革城乡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六)加强领导,营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导是关键。要健全科学领导机制,构建社会化工作格局。建立专项资金,提供工作保障。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加强咨询指导、监督检查。主要打造一批示范平台,现场观摩引领。

(作者系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