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释放亚欧经合新动力(2)

摘要:“古丝绸之路”作为贯通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早实践,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如今,中方共建“新丝绸经济带”主张的提出唤醒了这条历史纽带。

我国与中亚地区能源互补优势明显。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等资源,但基础设施和工业技术相对薄弱,而中国对这些资源有大量需求,并可以在技术转让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在过去几年里,双方已建成2800多公里长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正稳步推进。中哈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运营的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第一阶段于日前竣工通气。这条管道一期工程即中亚天然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段,全长1302公里,A、B线已顺利投产,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C线预计今年底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250亿立方米。

近期,我国与亚欧各国在能源合作上又取得了新突破,签署了一系列重要能源协议,在资源勘探开发、通道建设和工程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我国与中亚-俄罗斯油气合作区建设全面提速。

在此次习近平访问过程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一系列油气合作新协议;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康采恩签署了土库曼斯坦加尔金内什气田年300亿立方米商品气产能建设交钥匙合同等协议。同时,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双方同时商定在年底签订购销合同,实现2018年供气的目标。这意味着谈判十余年未果的中俄天然气管道迈出坚实一步,并有望于今年底瓜熟蒂落。届时,中国油气进口的东北战略要道上,将再添一条天然气进口大动脉。

在本月4日于乌鲁木齐举行的“亚洲能源高速公路”专家组研讨会上,亚欧各国专家还提出,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背景下,亚欧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电力能源互通领域间的合作,推进区域电网对接及整合,提高能源效率,使地区能效合作深入推进。

基建项目合作推进互联互通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上合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尽快签署并落实这一文件,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中国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李源潮副主席9月2日在第三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也表示,亚欧国家应推进新亚欧大通道建设,努力将亚欧大陆桥发展成为集交通运输、油气管线、通讯光缆、物流商贸为一体的增长极,带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有关各国的共识,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以及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推进人员流动、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成员国,特别是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的成员国将从中受益。正在建设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公路等工程将激发中国同中亚的经济合作潜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