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工作综述(2)

甘肃省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工作综述(2)

在征求意见和查摆问题中,省委办公厅党员干部抛开面子揭短亮丑,拿出敢于“照镜子”的勇气,坚持往细处照、往深处照、往实处照。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多层次、多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确定专人负责,不加工、不剪裁、不过滤,确保意见原汁原味、完全真实。省政府办公厅采用民主测评、研讨交流、面向基层、加强调研、联村联户、网络途径、主动上门等七种形式广纳良谏诤言。省政协机关坚持“面对面”和“背靠背”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征求意见建议,努力做到“照好镜子、找准毛病”。

全省首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力求用真心听到真意见。省人民检察院党组要求“一家人也要说两家话”,营造氛围、搭建平台,鼓励干部职工提意见、讲问题。省质监局邀请企业代表、特别是曾经被质监部门处罚过的企业座谈,开诚布公,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省扶贫办“一竿子插到底”,到农户家中听意见,鼓励群众直言不讳,对扶贫部门工作“拍砖”。省人社厅上门问计,厅级领导干部分别带队深入58个贫困县有关乡镇、村组、农户和双联联系点听取意见建议。

查摆问题要靠群众提、互相帮,关键还要靠自己找。省民委领导对照党章、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先进典型、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群众期盼等“五面镜子”,带头讲问题,亮丑揭短。省公安厅倡导“自主式”揭摆,对照党章及各项规定,紧盯“四风”聚焦点,开展“六查六看”活动,力求把镜子照好、把问题找全、把形象画准。

 即知即改、建章立制,让干部群众尽早看到成果感到变化

查找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明确要求边查边改,特别是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权力部门和执法部门以及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即知即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对合理的、正确的意见,凡是能够及时解决的尽快解决,凡是能够自身解决的不上交,即使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抓紧创造条件积极解决,不等待观望、不敷衍塞责、不踢皮球,让群众从活动一开始就能看到干部作风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要求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推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省直部门针对查找梳理出的创新创业劲头不足、“衙门”习气比较浓重、文山会海和考核评比过滥、调查研究重形式轻实效、制度规定执行不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弱化等“四风”问题,即知即改,采取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压缩公用经费开支、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和着力提升机关效能等六项措施认真整改。同时,把双联行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细化完善帮扶计划,加大帮扶力度,切实为联系村贫困群众解决突出困难。

针对文件、简报材料过多过滥,文风不实等问题,省直各部门闻过即改,省委办公厅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省性会议管理和精简规范文件简报的规定;省政府办公厅会议文件比往年同期压缩20%,会议规模压缩三分之一以上。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三公”问题,省直部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省财政厅制定了《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范开支项目,杜绝随意性支出。针对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收费繁多的问题,省教育厅、公安厅、财政厅等7部门主动作为,认真清理,率先取消了9项省级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省直窗口单位针对民众关注度高、反映突出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减少办事环节,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省民政厅出台社会养老机构资助办法、慈善募捐办法,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权益。省卫生厅采取全面推行无假日门诊服务、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优化医院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等5项措施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省工商局严格落实登记注册首办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度,政务大厅受理业务按时办结率达到100%。省属高校多方筹措资金,集中改善师生食宿和校园环境。(记者 吕宝林)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