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批评要勇于反省自己。一般来讲,一个人受到批评决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所针对的。一件事情做得怎么样、一项工作完成的如何,往往是旁观者看得更清一些,作为被批评者,首要的一点就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千万不要与批评者针锋相对,直接辩护,而是要理智地接受批评,认真地想一想受批评的原因,想一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批评者的角度来理解批评、思考问题、找出原因,从批评中汲取营养,从斥责中接受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错误重犯,问题重现。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爱护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这一故事启示人们:犯了错误,肯自省,肯虚心检讨自己,并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对待批评要知错就改。古语讲:“朝闻过而夕改之。”就是说一个人早上知道了自己的过失,晚上就应该改正。而现实中,有的人受了批评,虽然表面“虚心”接受,但却拖着不改或屡教不改,致使自己的缺点越来越多,错误越来越大。知错就改就是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掩饰、不推诿责任、不妄自菲薄,而是勇敢地面对和承担,这样才能陶冶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历史上许多明智之士或有成就的伟人,当他们犯了过失和错误之后,一旦觉察,就主动认错,积极改过,从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赖。1941年6月3日下午,天下雷阵雨,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突然,随着一声雷响,雷电击中了会场礼堂的一根柱子,坐在柱子旁边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不幸触电身亡,另有7人受伤。此外,一个农民拴在礼堂边的一头驴也被雷击而死。这个农民便借此发泄不满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就把这个农民抓了起来,并要把这件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急忙制止并要求放人,认为农民不满肯定另有原因,应该调查清楚。调查的结果是,由于向农民征收的公粮过重,再加上连年天灾,农业收成不好,农民负担难以承受,心中自然产生不满。经过认真反思,毛泽东认为有错就要改,不但减少了当年公粮征收任务,还作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决定。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错事情,受到批评,不能只是虚心接受,还要能坚决改正。勇于认知过错并改正错误,也是一种境界。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不改,会让你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那就非常危险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