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复出后的 “一声炮”、“三把火”(3)

邓小平复出后的 “一声炮”、“三把火”(3)

关于要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他在视察本溪钢铁公司和大庆油田后明确指出:我们国家机构体制“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他提出要发挥基层积极性,扩大基层企业的权力。几天后,他在视察鞍钢炼铁厂时再次强调:“现在我们的上层建筑非改不行”,“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来管理经济”,“不合理的东西可以大胆改革”。

关于开展对外经济联系,9月16日,他在吉林长春指出: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没有,人家封锁我们,现在有了。他提出要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甚至可以引进外资、合资经营。这表明,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就在考虑对外开放的步骤和方式问题。

在广州、成都的前“两把火”中,邓小平提出经济政策问题时,人们思想上还有所顾虑。但经过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后,整个社会的思想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邓小平抓住时机、趁热打铁,适时点燃“第三把大火”,集中谈思想解放、实事求是,集中谈改革、谈发展,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小平同志的讲话,促进了我们思想的大解放,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小平同志做了很多思想发动工作,为召开三中全会打下了一个很好的思想基础。

历史转折点上的蜿蜒曲折、峰回路转,总是令人回味感叹。通过回顾邓小平的“一声炮”与“三把火”,可以明白看到,历史的转折并不是那么轻易实现的。经过这次东北之行的最后“一把火”,邓小平看出,人们思想上的束缚开始解脱,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呼之欲出。一个月后,他又访问了日本,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引起他对解决中国问题的进一步思考。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引导中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胜利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高速列车启动了!

〔作者戚义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