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孙女暴打亲奶奶”,嗜血的亲情当反思(3)

【案例】“孙女暴打亲奶奶”,嗜血的亲情当反思(3)

16岁少女暴打奶奶,嗜血的亲情发人深思

看到这则新闻,不由联系到9月2日新华网报道的温州92岁老人被24岁孙女多次泼尿的新闻。尽管,这可能仅仅是个案,属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类型。但这些事件折射出来的“嗜血的亲情”却不得不让人深思。那就是,这样“嗜血的亲情”背后到底传递着什么信息,到底是缺少哪根筋引发的冲突。对于祖孙之间,应该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和亲情,这种关系由于无法代替显得弥足珍贵。但是,曾几何时,这样的关系却渐渐凋零,成为明日黄花的东西,一点也变得不珍贵,这无疑的相当遗憾的,对于社会的转型和价值的缺失来说都是有着必要的责任。

如果说,这16岁的孙女和24岁的孙女不懂事的话,显然的不可能相信的事情。尤其是后者还是幼儿园教师,如果作为教师都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爷爷的话,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呢?16岁的孙女无疑是在妈妈的挑唆下进行的暴力,这样的母亲教育自己的孩子,未来如何着实堪忧。她们之所以对待自己的长辈如此暴力相向,并非自身素质低下和没有教育好的原因。还有着一个根本的因素,那就是金钱和利益的诱惑。按照被打的奶奶说,她只是因为得到的1.8万元的拆迁款而已,其儿媳就上门要,于是孙女上演这一幕不足为怪。而24岁的幼儿园教师更是将矛头指向了爷爷居住的房子。

亲情的关系原本就是血浓于水,是化不开的。但在市场经济之下,一切都变得可以用金钱衡量。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成功的标准是金钱的多少,亲情的衡量最终也变成了金钱的多少,这都变味了。在这样的价值观之下,奶奶分到的拆迁款自然就成为儿媳和孙女觊觎的目标,最终酿成了一出悲剧。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如此世故如此冷血的呢?价值观的变迁来源于现实的逼迫,对于现实中的人们来说,每天都需要面对着柴米油盐的现实。如果没有金钱,一切都将寸步难行,这样的情况之下,所有的标准都成为“一切向钱看”的附属品,亲情自然也在所难免。

于是,当“嗜血的亲情”出现的时候,人们第一反应往往是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双重失败导致了对于亲情的淡漠甚至暴力。但是,如果仔细想想的话,社会的现实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更是重大,一方面,每个人都会进入到社会中去,面临着每天的现实会发生观念的改变,最终变得世俗化;另一方面,无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多么积极向上,总有一天会面对着失望的社会现实绝望。这才是“嗜血的亲情”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根本所在,是一种价值观的固化和同质化导致的必然悲剧,因为没有多元的情况下,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谴责只能是暂时的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孙女暴打亲奶奶”乃家庭教育之殇

一名90后少女因为一件细微的小事,在街上对亲奶奶拳脚相加,让人何其愤怒与悲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如何都不能对毫无反抗能力的老人进行殴打,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则。可是这位十六岁陈千千竟然如此心狠,对自己的亲奶奶下此毒手,实在令公众深恶痛绝。

人之初,性本善。高坎爱老人说,小时候的陈千千也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而如今一个乖巧懂事孩子却变成了这样,究竟谁之过?

家庭教育缺失是陈千千道德感丧失的主要原因。陈千千父亲由于偷盗入狱,母亲平日对高坎爱老人辱骂殴打也是家常便饭。可见,家长恶劣行为的长期熏陶为陈千千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陈千千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毋庸置疑起到的相反的作用。陈千千的母亲此时此刻可能还对女儿的丑行泰然处之、无动于衷,她并没有意识到,如果再不对这个孩子进行教育引导,若干年后,等自己瘦若枯柴之时,说不定也会遭到如此下场。

其实,在我国像陈千千这样的孩子绝非个例。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由于家长的不负责任,错误引导、教育缺失,导致他们偏离道德轨道。养不教,父之过。笔者认为,若追责,那应该是家长之错。

面对这些问题少年,只凭借家庭的力量恐怕难以将其约束。应组织社会力量对问题少年的家长进行沟通、引导,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让家长们认识到未成年犯罪多数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所致。哪一位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阶下囚,希望这起事件能给一些家长敲响警钟,让他们明白孩子学任何知识、手艺之前应先学会做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