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孙女暴打亲奶奶”,嗜血的亲情当反思(4)

【案例】“孙女暴打亲奶奶”,嗜血的亲情当反思(4)

【启示与思考】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竟能因为一件小事而不顾伦理道德,对自己的亲奶奶,拳打脚踢。引起广泛关注,该少女受到了大众的一致讨伐。

不可否认,少女在此事件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受到教育,可是一味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进行口诛笔伐,是否只是停留在事件的表层,而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女孩对老人拳脚相向真的能全怪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女孩吗?

老人在采访时曾说,千千小时候也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好孩子变得如此黑白不分,是非不辨。显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位。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千千的父亲,因为盗窃入狱,让孩子缺少了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从而将自卑、攻击等不良情绪带入孩子成长过程。而母亲对奶奶只是要钱和打骂的相处方式更是严重影响了女孩世界观的形成。敬老、尊老、爱老,在她的成长环境中是不存在的概念,于是,打骂老人对于女孩而言是常事。为此,笔者认为对于女孩如今的过错,第一个应该反思的是孩子的父母,以身作则是每一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的第一课。

其次,是社会管理的缺位。老人曾说因和儿媳的矛盾而多次报警,警察也曾多次调解,但均因儿媳不配合、撒泼的态度而无疾而终。也就是说,对于女孩的成长环境,大家都是知道的。可相关部门却未主动承担起对女孩的心理辅导责任,而是任其在社会上游荡,放任女孩错误人生观的形成。要知道,在中国,像千千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少年,家庭往往已经无法对他们进行约束、管教,社会对他们更是避而远之,不愿招惹,怕惹麻烦上身,而此时相关部门就应建立“问题青年教育矫正机构”,主动承担起对问题少年的管理、教育、心理辅导工作。从而交给孩子符合社会伦理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而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所努力构建的是一个和谐社会。其题中应有之义,自然包括对困难家庭的帮助。有一些特殊家庭,确实存在各种困难,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不能使孩子体验更多的家庭温暖。除了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外,更应该以社区或村寨为单位,建立家庭乐园、义工团体等,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对有问题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帮助一些出外务工人员解决本地工作。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快车道,社会和个体都在追逐着发展,追逐着幸福,但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当人本身出了问题,所有漂亮的数据又有何意义?或许我们已经对类似恶性事件屡见报端麻木了,理性失范、道德滑坡,见怪不怪,但我们毕竟还活着,人将不人,活着有何意义?活着为求什么?物质的不断占有,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我们付出的代价又何其惨痛?!我们应该想想,我们的发展是不是可以慢一点?是不是可以更有质量一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