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正视“中国境遇” 破解“成长烦恼”

江苏:正视“中国境遇” 破解“成长烦恼”

——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公民道德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永恒的主题,是现代文明背景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需要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当代中国而言,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一、加强公民道德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引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国经济释放出巨大活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改善。30多年来,伴随着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精神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在人的利益、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经济道德、政治道德、公共道德、生态道德等各个领域的道德建设,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态势。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的优先增长,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公民道德素质的同步提高。相反,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道德领域的界限意识不清,在某些方面呈弱化和模糊之势,突破底线的道德伦理事件时有发生。从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看,中华民族自身的一些优秀道德传统未能很好坚持与继承,现代西方国家公众道德建设方面的经验也未被充分学习和借鉴。这一切,既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当代中国在公民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诉求也日益增强。在经济贫困、发展迟滞的年代,社会流动性弱,道德评价体系单一,社会的道德秩序主要靠血缘关系和“熟人社会”来维系。人们虽然也有道德上的诉求,但基于“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样的常识性判断,社会对因生活贫困而形成的道德失范,往往能够予以理解和宽容。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道德关系和评价体系日益多元化,人们在道德上的诉求和期望更加迫切,社会对于非道德现象和庸俗的道德行为不再宽容。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道德方面的失范现象会迅速被“发酵”,进而引发广泛的批评与不满。从表面上看,道德问题在当代表现更为突出。但相比较而言,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成长进程中的“烦恼”,这与贫困时代的道德问题有着质的不同。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国门打开以后,中国进入了全球化的历史时空。作为现代化的先行者,西方思潮与文化强势涌入中国,这当中不仅有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有与之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比中,人民群众对于西方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状况,有了新的认识和比较。现代西方社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养成环境,拓展了中国人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认知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对于道德文明的需求。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纵向开展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而是更倾向于把中国与世界进行横向比较,这就导致道德的认知认同更加多元,道德评价的标准和参照系更加多样。这是中国公民道德领域又一“成长中的烦恼”。

摆脱成长中的“烦恼”,探讨并解决这一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转型时期的道德发展与治理,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在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的社会转型中,能否实现公民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领先位置,在公民道德领域遭遇问题比较早,道德建设与治理的经验较为丰富,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强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其中一个最为基础性的条件,就是不断增强包括公民道德素质在内的国家软实力。“中国梦”是民族梦,要实现民族振兴,离不开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而公民道德素质无疑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人民梦,要实现人民幸福,增进人民的幸福感,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道德兴,人民幸,这是历史与现实得出的结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江苏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要有经济的硬实力,又要有文化的软实力;既要有丰富的物质成果,又要有文明的社会风尚;既要有旺盛的创造活力,又要有共同的精神家园。在重新修订的2020年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有多项指标涉及公民道德素质。比如,把公务员群体的道德素质要求细化为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确定目标值80%以上,2010年实现值为73%;将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环境水平细化为法治建设满意度,确定目标值90%以上,2010年实现值为84.5%。再比如,为衡量“居民文明素质水平”,新增了“居民综合阅读率”和“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人口比例”两个指标。这些指标,都从不同侧面指向了人的现代化,指向了公民道德素质。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大力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建立形成一个同现代社会相匹配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其意义已远远超出道德领域本身。这对于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不断提升国家民族认同感,实现经济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道德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成功转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二、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的公民道德发展,面临着独特的“中国境遇”:一是全球化的境遇;二是现代化转型的境遇;三是网络信息化的境遇。这三重境遇的叠加,给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课题。

1、价值共识与价值多元的冲突更加明显。

价值共识与价值多元的冲突与互动,是公民道德发展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迅速扩张,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对话更加频繁,不同群体的经济状况和利益诉求呈现出明显差别,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元多样多变日趋增强。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价值取向多元化成为新时期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价值多元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但价值多元并不否定价值共识。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有共同的、统一的价值观来维系。如果仅有价值多元而没有价值共识,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引发文化冲突,破坏联结社会的精神纽带。当前,中国社会更需要的是价值共识。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是追赶型的现代化,是要惠及13亿多人的现代化,其环境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更需要有效整合多元价值,形成一个强大的主流价值,将整个中华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一方面是价值多元的不可阻挡,一方面是价值共识的不可或缺,这使得我们的价值观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在价值共识与价值多元之间,如何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价值选择日趋多元背景下,如何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在强调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如何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等等。这些课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去破解。

2、道义取向与功利取向的平衡更加困难。

义利关系是公民道德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核心问题。在义利关系上,我们过去一直秉持重义轻利的道德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由竞争成为市场机制运行的主导逻辑,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人们的物质利益诉求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有一部分人甚至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义利观,从过去的重义轻利转向了重利轻义。

不可否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但是,重利不能轻义,更不能忘义。否则,对利益的追求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失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义的制约,导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引发各种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不言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不能没有义。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难题,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到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互动互促?人们在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时候,如何避免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一个社会在承认个人的利益追求之后,如何抑制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甚至见利害义的蔓延?这些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3、道德自主与道德引导的张力更为突出。

亚洲新兴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遇到较多的是道德自主与道德引导的互动问题。在改革开放前,我们的道德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与社会二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能力相对减弱;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日渐显现;个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独立性不断增强,个性化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尊重,公民的道德自主性得以彰显。

公民道德自主性的提高,无疑是道德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尊重个性和自由,不仅体现了现代伦理的基本要求,而且有利于个体责任意识的培养。但是,如果片面强调道德自主性,在理论上会陷入道德的主观性、自发性,发展为道德相对主义,进而走向道德虚无主义;在实践中则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如道德价值的冲突日益明显,道德的约束力遭到严重削弱,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道德自主与道德引导之间的张力,为我们的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如: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公民道德的自主性时,如何防范其走向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在加强政府道德引导的过程中,如何契合公民的内在道德需求,激发公民道德发展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在加强政府道德引导的同时,如何完善引导机制和方法?等等。这些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回答。

本文关键词: 中国公民道德建设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