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创建示范区 实现新跨越

贵州:创建示范区 实现新跨越

——贵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思考

民族问题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根据当前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作出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战略部署。去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将贵州建设成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贵州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探索中国特色贵州特点民族工作道路的重大任务,如何抢抓这一历史机遇,推进贵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探索创建示范区的路径和模式,是摆在贵州各级干部群众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把贵州建设成示范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又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在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示范性。在贵州创建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的谋篇布局,体现了中央对贵州的高度重视。

(一)贵州在民族团结和谐方面具有示范性。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252个民族乡,民族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68.2%。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为12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11%,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现有54个民族,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17个,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5个民族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2.09%。贵州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四,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11.0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长期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谐融洽的良好局面。中央领导称赞贵州是全国民族关系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二)贵州在民族文化发展方面具有代表性。千百年来,贵州各民族和睦相处,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同舟共济。各少数民族在空间上分布呈现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突出表现了贵州山地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包容性,这种包容不但使世居贵州的各民族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在山区不同海拔地带和生态环境中找到了适合各自文化发展的栖息繁衍之地,而且使同一民族拥有多种文化类型。这种多元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共生性关系,造就了各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格,从而奠定了贵州良好民族关系的基础。从新型的民族关系要素来看,这也是贵州创建示范区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前途所在。

(三)贵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典型性。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小康实现程度落后全国平均水平8年、西部平均水平4年。在贵州创建示范区,探索出后发赶超之路,确保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内陆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又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贵州民族地区县人口占全省88个县人口的38.83%,但在2012年,其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仅占22—28%之间,与人口比例极不适应。在贵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集中实施武陵山、乌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将扶贫开发朝着跨行政区域、跨民族分布界线方向发展,为整体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探索新路。

二、紧紧围绕主题,在团结进步繁荣发展上做示范

贵州建设示范区,国家从战略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示范区的内涵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性。

(一)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是当前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问题,也是民族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贵州创建示范区,首要的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第一,夯加快发展之基。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一是优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协同发展的立体型交通运输体系,彻底改变贵州民族地区交通山隔水阻的局面。二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贵州民族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构建起建设和发展所必须的水源保障体系。三是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推进天然林、防护林、重要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整治和修复、陡坡地生态和石漠化治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态文化思想,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四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起水火互济,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支撑的能源保障体系。五是实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建设小康路、小康电、小康水、小康讯、小康房,使贵州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打特色产业之牌。民族地区要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切实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业。积极发展优质白酒,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白酒基地;推进烤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造贵烟品牌;提高黔茶知名度,努力打造绿茶产业大省。二是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依托民族医药资源,扶持民族医药研发和药品注册,做大做强以苗医苗药为特色的民族医药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民族工艺品。重点发展蜡染、制银、织锦、刺绣等,加强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培养民族文化致富带头人,扶持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化开发,提升民族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族文化企业。四是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旖旎的山水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构建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和体验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新格局,促进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第三,走后发赶超之路。建设示范区,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发展,以更大的胆略、更实的举措、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效益,缩小差距,确保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速度要拉起来。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第一抓手,以增量扩张带动存量调整,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贵州省以往历史时期的发展速度,努力追赶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二是结构要优起来。坚持以调整促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县域经济比重、工业经济比重、城镇化率、民营经济比重“四个提高”。三是效益要好起来。经济发展快、结构调整优,最终要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税收、企业利润要大幅度增加,民生要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要持续向好,保持天蓝、地绿、水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