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轻拍沙滩,如泣如诉;官兵驻足回顾,深情呼唤,然而与战友们朝夕相处的指导员罗昊却再也回不来了。我们用镜头来还原英雄倒下前的最后两小时。
“打仗冲锋,我要坐第一船!”
镜头:2013年7月14日
【7∶20】某海域天气晴朗,海风徐徐,浪涛不停地拍击着沙滩。早饭后,“朱德警卫团”指导员罗昊望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海面,向连长刘延辉表示出自己的担心,并相互叮嘱,在今天的海上训练中一定要格外小心。
【7∶50】全连的官兵喊着响亮的口号到达岸滩一线,开始了一天的海上训练。
“同志们,今天的训练课目是海上设置浮标,大家一定要发扬不怕苦……”队伍集合完毕,连长刘延辉、指导员罗昊分别就当天的训练提出了要求,然后两人各带一组展开训练前的准备。
【8∶40】器材到位、人员定位,突击舟涉水,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下海指令。刘延辉跟罗昊商量:“指导员,让我第一个下吧!”
“今天浪有点大,我是舟桥专业毕业的,还是我第一个来。”罗昊丝毫不让,“再说了,我到连队时间比你长,海训经验比你丰富,打仗冲锋也该我这个支部书记坐第一船。”
刘延辉摇摇头说:“我知道你当过作训参谋,专业不比我差,但也不能每次都是你第一舟啊?”
但在罗昊的坚持下,刘延辉还是勉强同意让指导员第一个下海。
画外音
“下水我要坐第一船,打仗我必须第一个上!”这是罗昊当指导员以来的铿锵誓言,也是他平时的工作写照,更是一个基层干部对强军兴军使命和打赢职责的担当。连队受领这次海训任务,罗昊带着党员干部集智攻关,绘制图表100余份,革新器材10多件。他每天与战士一起训练,第一个下海、最后一个上岸,带领官兵统计论证数据100余组,解决了10多个难题。
“遇难涉险,我必须站在第一!”
镜头
【8∶50】罗昊用对讲机报告:“准备完毕,是否下海,请指示。”一会儿,对讲机传来营长杨良应的声音:“请示团领导同意,可以下海!”
【8∶53】由罗昊指挥的第一艘突击舟被推向大海,操舟手孙良东一拉启动绳发动操舟机引擎,载着9名官兵的突击舟轰鸣着驶向大海。
突击舟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海面上破浪前行。然而,就在行驶出离岸滩20多米的时候,情况突变,先前看似平静的海面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潮涌。一个约1.5米高的大浪扑来,立即将舟首高高掀起,舟尾入水,操舟机进水熄火,舟舱进水大半,官兵全身湿透。
失去动力的突击舟像是海浪中的一片树叶,随涌浪打转,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几名新战士惊恐中紧紧抓住舟的两舷。
“别慌,我来。大家都坐好了,马上调头上岸!”
危急关头,坐在舟首的罗昊立即站起来稳定大家,步履踉跄着奔向舟尾的操舟机,帮助操舟手孙良东处置险情。
画外音
这个时候,如果罗昊一直待在舟首,灾难无论如何也降临不到他身上。然而,“遇难涉险,我必须站在第一!”这是罗昊对战士的庄严承诺,也是对自身职责的崇高担当。团队担负抢险救灾应急任务,平时训练演习实爆作业多,每次遇到险情,罗昊都是那句话:“都别动,让我来”,身先士卒处突排险。今年6月份,连队组织实爆训练,起爆时有一个雷管失效,罗昊命令谁都不许动,独自一人奋不顾身排除了故障。
“如果有牺牲,我一定要做第一人!”
镜头
【8∶55】舟在浪涌间旋转,舟体飘摇欲倾,打开操舟机检查排除故障显然是来不及了。情急之下,罗昊夺过孙良东手中的启动绳,连续猛拉两次试图发动引擎,但都没成功。浪翻涌滚,海水肆虐。又一个涌浪从侧面打来,失去动力的突击舟立即被高高掀起。眼看舟体将要倾翻,站在操舟机旁边的罗昊大喊一声“大家快跳”,同时,双手猛地用力将身边的操舟手孙良东推进海里,但由于反作用力,他自己却掉进了离螺旋桨最近、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舟翻了,多数战士被扣在舟底,大家凭借平时的涉险处突训练经验,一个一个先后在水底脱掉救生衣钻出了水面。
【9∶00】7名战士通过自救互救上岸,左臂受伤的下士王志远发现罗昊漂在水面,忍痛游过去,将血染一片海水的罗昊托出水面,用尽全力坚持近10分钟,终于等到了救援。
【9∶20】头部被螺旋桨击中、留下两道10多厘米长的口子的罗昊被抢救上岸,但是,已经停止了呼吸……
画外音
“虽然我和爱人是独生子、独生女,但是上战场我决不会苟且偷生,生死关头我一定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这是罗昊牺牲后,记者在他的日记中看到的一段文字。舟翻的瞬间,为让操舟手孙良东远离螺旋桨的威胁,罗昊用尽力气把他推下海,自己却命丧螺旋桨下。如果不是那用力一推,自己完全可以先跳下海,像其他8人一样有惊无险。然而,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罗昊正是用这一英勇壮举,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的崇高抉择。
英雄轨迹
罗昊,男,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1985年5月出生,2003年9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2007年6月分配至陆军第12集团军工兵团,历任排长、作训参谋,2011年3月任该团政治指导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