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五则

问题意识五则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且在于改造世界;科学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本身,而且在于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科学发展,反映了“实践第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本质要求。显然,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habit-02

问题意识是时代的主题。毛泽东曾强调:“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问题意识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更是对自我投身事业的高度自觉性。“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任何时候,问题意识都是时代的主题。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这声音呼唤着我们去奋斗,拨动我们的神经要拼搏;这声音引起我们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举措,促动我们的呐喊高歌猛进;这声音激发我们的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战略决策,引导我们的行动,按科学发展办事。存在决定意识,问题召示解决。在历史上凡是高瞻远瞩的伟大人物,都是因为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声音,抓住了时代的问题,才在推动历史进步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伟业,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历史一再证明,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不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大发展、大进步。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所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不能把它当成包袱、阻力、绊脚石,解决好了,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所以说,把问题意识作为时代的主题,这是一种聪明、睿智,也是一种责任、使命。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主课。增强问题意识,在于勤奋学习。古人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作为领导干部,注重学习、善于学习、刻苦学习、坚持学习、经常学习是很重要、很必要、很迫切的。问题的弦只有时常绷着,我们才能常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才能以清醒的头脑和如履薄冰的心态,去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积极推进问题的解决。心怀问题意识,是忧党之心的映照;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找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在恪尽兴党之责。在这里,加强学习是有问题意识的表现。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增强识别洞察事物的能力,让自己学有所获,行有所成。就学习而言,有一个怎样学的课题,又有一个怎样才能学得好的命题。在这里,带着问题意识学,应是学习的主题。历史是一面镜子。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国家因为贫穷,社会条件差,困难重重,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由于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我们党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器精良的八百万蒋军,夺取了政权。我们党在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没有模式,世界上没有先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靠摸着石头过河和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走出了一条生机盎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世界为之惊艳。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改革开放的新发展、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党员干部的新责任,要通过学习来提升素质,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以“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问题意识是原点问题的主根。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问题。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没有矛盾、没有问题,就没有世界;不解决矛盾、不解决问题,也就没有科学发展。就问题而言,由原点问题,也有现实出现的新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强调问题意识是原点的主根呢?所谓“根”就是本、就是源。在管理学中有“原点理论”,比如安全防事故,就有“事故原点”原则,即某种隐患或危险,在触发能量、偶合条件作用下转化为事故,它具有初始性、突发性并与事故终点结果有直接因果关系的点。事故原点理论认为,任何事故的出现和结果都是一种事物运动、转化、变异的结果。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发展攻坚阶段,新事物、新现象大量出现,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较之以往,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在频率上而且在深度上、复杂性上都不断增强,也就出现了许多矛盾中的矛盾、问题中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新出现的问题,也有的新问题是过去的原点问题没有解决了、解决好,在今天又发展成为大问题、难点问题。所以,树立问题意识,只注重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是不够的。一些由原点问题引发出的问题既要解决它表现出的新生面,又要抓住原点问题的原因、症结,加以解决。

问题意识是发展的主导。社会、历史、时代,靠什么变革,靠什么发展,靠什么前进?从宏观上讲,从精神领域来谈,就是靠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条件的、绝对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正视矛盾,自觉利用有利条件,促使事物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才能有效推动事物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工作就是解决矛盾,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工作被动实际上是被问题牵着走,工作主动就是能够有预见性,把工作做在前头。“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被问题“追着走”、“推着走”,改革之路充满挑战,这正是对问题的一次次突围中,把工作做到家,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得迅速,工作顺势推进,我们从事的事业才兴旺发达。如果陶醉在已有的成绩,不再去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事业就会止步;如果弄不清存在的问题,发展就会跑题;看不到客观上的差距,目标就会迷茫;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工作就会错位。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正视矛盾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能否正视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关系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能否得到有效提高?所以,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可谓改革第一步,否则就不是用发展解决问题,而是“在问题上的发展”。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对改革的态度。只有摒弃私心杂念,一心思改革、谋发展,才能不断破制约、解难题、促发展。

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主法。解决问题,首先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主法。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那么,解决问题靠什么?首先是头脑里要存在问题意识,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解决问题的主法。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规律,认识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求,是我们认识和抓住问题的主要前提,可以说,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分析研判复杂形势的战略思维能力,直接关系领导者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和领导素养。因此,深入第一线,身入群众中,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去客观辩证地审视所面对的问题,辨清问题的性质、特点、范围和影响,切实把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目标确定好尤为重要。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突破自我,敢于打破习惯,敢于超越前人,拿出既不违背原则规律而又符合新的实际,既有自身特色又实在管用的新思路、新办法,这是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以过硬的作风为保障,做到讲实话、干实事,不说空的、不来虚的;做到敢作为、勇担当,不怕风险,勇挑重担、勇于担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破解难题、干事创业上;抱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对发现的问题、决定的事情扭住不放,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标不罢休;拜人民为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有无穷无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华县政法委)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