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出生于陕西富平,早年参加进步学生团体。1930年,受党组织委派做兵运工作。1933年,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4年,当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西北局书记。1952年,任中央宣传部部长。1953年9月后,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56年,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后,历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省长等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2002年5月24日在北京逝世。
2013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对他的一生,他的夫人齐心有一句深情的概括:“我常说,仲勋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他胸怀宽广坦荡,为党的事业历尽艰辛,但他从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
“英雄一世,坎坷一生”,这简单的8个字背后,却是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仲勋传》一书,用上下两卷、94万字的宏大篇幅,讲述了他不寻常的一生。据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了解,早在199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便批准立项编写习仲勋系列丛书,并由中共陕西省委牵头。在先编写了《习仲勋文选》和《习仲勋革命生涯》两套书之后,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始投入《习仲勋传》的组织编写工作。2008年4月,《习仲勋传》的上卷出版,主要记载了习仲勋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经历。与此同时,下卷的编写工作启动,历时4年,10次易稿,终于在今年秋天问世,集中讲述了习仲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
金秋时节,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踏上习仲勋革命和工作过的地方,循着历史的足迹,亲身感受他的“英雄一世,坎坷一生”。……【详细】
1927年,中共中央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随后,武装斗争遍及各地。1929年初,中共陕西省委指示陕西、甘肃各地中共党组织,秘密派遣党员到国民党驻军中开展“兵运”工作,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自1929年起,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李特生、李秉荣、习仲勋到驻防长武县的国民党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二营开展秘密地下兵运工作,他们成立了党小组,在国民党士兵中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发展中共地下党员。
1930年4月,报请陕西省委同意后,在该营建立了党委,成立了三个地下党支部,发展中共党员50多人,李特生、李秉荣、习仲勋先后任营党委书记。陕西省委又派共产党人吕剑人、陈云樵来部队协助他们工作。 1931年冬,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由原二营番号改)移防陕西凤县。1932年春,杨虎成命令该营由凤县开往甘肃徽县一带驻防,引起该营官兵不满。营党委书记习仲勋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议,会议认为乘换防之机举行兵变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部队到达两当县城时举行起义,遂立即向陕西省委请示,省委同意发动兵变,并派省委军委秘书刘林圃为特派员,赶赴凤县具体指导兵变。……【详细】
父亲走了11年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作为他最小的儿子,站在他的墓前,对着他的雕像,我想说些什么呢?我能说些什么呢?他老人家走过的这百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覆天地的百年。这百年的中国历史太丰富了,他的人生历程也太丰富了,我看不尽,听不够,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我的思念中寻找,寻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东西。
少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说: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他还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纵观父亲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说:“我这个人呀,一辈子没整过人。”人所共知,在党成长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在“左”的或“右”的错误发生时,“没整过人”,就是在人一生最艰难的时刻帮了人。在那些蒙冤岁月里,父亲对污蔑不实的所谓“问题”,能揽过来的就坚决揽过来,宁可一个人承担责任,也绝不牵连他人。他说:“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别人身上就是西瓜;别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许多人听了这话落泪。“没整过人”应该是他老人家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雪中送炭”的事情。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父亲不止一次拿着课本,给我念这一课,拉住我的手,给我讲这一课。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在家,谦让父母,谦让兄弟姐妹;在外,谦让长辈,谦让同学同事;谦让荣誉、谦让利益、谦让值得谦让的一切。谦让,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我感谢父亲,走入社会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让我从小养就的谦让习惯,在面临复杂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不仅使复杂关系、棘手难题的处理容易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同时容易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普遍尊重。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英雄。13岁上初中时,父亲就因参加进步活动,进了国民党陕西省监狱。1962年,他因小说《刘志丹》遭遇康生诬陷,蒙受不白之冤16年,其中“文革”冤狱7年半。“文革”期间,家人包括我们这些孩子无法探望他。当时,社会上传说很多:有说他提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马克思了;有说他一次批斗以后重病而死了;还有说他自杀了,或失踪了,众说纷纭,杳无音信。我们一家人心上阴云笼罩:父亲可能早已走了,早已不在人世了。……【详细】
习仲勋同志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忆和重温他在云南考察指导工作时务实亲民的风范,学习他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优秀品格。
1982年1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习仲勋同志到云南考察指导工作,带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习仲勋同志在为期10天的考察中,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问题的紧急通知》精神,部署指导有关工作,推动云南的改革开放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同时,习仲勋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肯定了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云南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给各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一、心系群众体察民情,深入基层关注民生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是习仲勋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和思想品格。在云南考察工作期间,恰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仲勋同志深入玉溪、红河、曲靖等地、州的7个县市,进农村访农户,走城镇看市场,先后同60多名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向群众问寒问暖,与干部群众促膝交谈,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慰问送到各族干部群众之中。在路南彝族自治县(今石林彝族自治县),听说全县有1万多群众的饮水问题没有解决,他对随行的同志说: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吃水问题,可以多搞些小水窖,雨天把水蓄起来,解决吃水问题。按照习仲勋同志的要求,当地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大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经过30年的探索实践,“五小水利”在云南山区已经遍地开花,成为解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重要措施。……【详细】
1940年4月3日,在关中分区领导机关即将撤离马家堡时,习仲勋专门就保护群众林木问题致信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副主席林伯渠和高自立。
习仲勋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关心群众,在群众面前树立了党的优良作风,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戴。
告诫同志们“永远不要脱离群众”
1942年秋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与群众的关系作了精辟而生动的概括,称赞他是“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这份至今保存在习仲勋档案中的组织材料这样写道:“习仲勋是关中分区特委书记、专员及部队的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关中的党政军民,坚持保卫边区和建设新关中,曾获得显著成绩。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
1943年2月,刚上任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就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要求,并保证自己和地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正是在这种自觉的服务意识主导下,习仲勋带领地委干部将地处边区北大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绥德治理得有声有色。如何将服务意识转化成行动?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了《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讲得很明白: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不仅对司法干部要求如此,其他部门的干部也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真正为群众想办法,办实事。为了解决全区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根据冬季农闲的特点,习仲勋主张办冬学。仅1943年,全区办起冬学905所,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0715人。由于不占劳动时间,冬学深受群众欢迎,成为绥德地区普及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阵地。……【详细】
习仲勋同志是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驱。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在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他生前讲话和谈话中的精彩语录,以此表达敬仰与缅怀之情。
谈党和群众关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一、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二、不当“官”和“老爷”。三、走出’衙门’,深入乡村。”
——1944年秋,在绥德地区召开的司法会议上,习仲勋发表《贯彻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讲话
“共产党的机关,共产党的干部怎么能怕老百姓,对老百姓没有感情?那能叫共产党的干部吗?这样的干部在封建社会都不算好官!”
——1978年习仲勋复出工作后,他不满足于省信访办筛选后送来的少数信件,指示秘书贾延岩到信访办直接查看人民来信,到大街上抄看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的大字报。一天,一群从远处赶来的披麻戴孝的群众贴出大字报,内容事关数百条人命的血案,贾延岩出主意叫他们到省委门口信访室去直接申诉。有同事批评说,一个领导的秘书不该叫百姓到省委闹事。习仲勋听了贾的汇报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表达支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大典上,习仲勋对陪同的领导同志说
“我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生,个人是渺小的,个人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由历史、由后人去评说吧,我什么也不写!”
——离开工作岗位后,面对诸多方面不止一次请求他写回忆录,习仲勋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详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