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张观林今年77岁,因为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行动起来非常不方便。老人一直未婚,没有子女。7年前,老人发现自己患有劳损性心脏病,没法照顾自己,决定搬到养老院。2006年,在排了两个多月的队以后,张观林搬进了南京市秦淮区养老公寓,一住就是7年。因为一直独居过惯了,所以老人在养老院里包了房,两张床位,需要半护理,每月的费用是2100元,而他自己的退休金是2500元,刚好够支付自己的养老费。
投入有保障,硬件条件好,管理规范,特别是费用较低,是公办养老院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例如在广州市,公办养老院接收自费老人的收费标准普遍在每月1000元到2000元,而民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每月多为2000元以上,有些还要数万元赞助费。因此,在民办养老院普遍入住率不满时,公办养老院却“一床难求”。
从2007年10月开始,西安市中铁一局医院将住院部5楼整整一层,专门建设为西安市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服务对象全部是失能和失智老人,主要来自脑梗、脑出血后期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偏瘫、半身不遂、植物状态的老年人,住院患者平均80岁。
“失能失智老人,随时需要吸痰、急救,家庭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护理院护理主任司冬梅告诉记者,“今天上午我们还在抢救2位老人,老人突然出现呼吸衰竭、心脏骤停,我们直接把他们从5层转到医院其他楼层抢救。”
为何难扩张
资金紧,人难招
许多地方正加快修建养老院,但大多数都面临两大困境。
西安市中铁一局医院院长王凛告诉记者,有职工提出扩大护理院床位规模,但护理院社会效益良好,却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护理等级,老人住院每个月收费在1600元到3000元之间,然而护理成本、人力成本很高。就拿洗衣机来说,失能老人的床单衣物等清洗量很大,几乎半个月就得换一台洗衣机。几年来护理院总体投入在80万元,直到现在仍是负债经营,几乎没有利润。由于用的是自己医院的楼层,所以没有房租成本,如果加上房租肯定入不敷出。”王凛向记者表示,前两年曾经考虑过撤销护理院,“跟医院其他科室的病床根本没法比,我们医院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拿出住院部整整一个楼层的资源,其实是在做公益。”
除了资金紧张,护工难招也是一个问题,毕竟,高强度的工作,面临的却是低收入。据介绍,失能老人洗澡时,往往需要四个人同时给一个老人洗澡,有的时候老人边洗澡边便溺,“一个礼拜给全院老人洗一遍,到最后胳膊都快断了。”来自渭南的农民工东玉琴在护理院当护工已有6年,劳动强度大、待遇并不高是她们普遍的工作境遇。
“我也打听过,国外有全自动洗澡间,需要投资100万,就连自动翻身床都是20万一个。”司冬梅说,“护工特别难招,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往往是五六十岁的人在照顾七八十岁的人,而护工一个月工资只有一千六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