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英语考试只是隔靴搔痒

调整英语考试只是隔靴搔痒

据央视报道,北京市教委21日透露,2016年中考英语科目分值从150分下调到100分,学生一年可以考两次试,将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到高考总分中。北京以外,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也相继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目前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基本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10月21日新华网)

单纯的科目分值和考试形式变化,并不意味着未来的高考就更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也不否认,这至少反映出,相关部门在逐步正视目前的英语教育和考试所存在的问题,并有意改善。譬如,北京准备一年两考,其大方向值得鼓励。同样的道理,其他科目的考试和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方方面面,如果都能朝着相对合理的方向改革,最终高考改革其实也就完成了。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除了英语考试外,其他方面的改革却毫无进展。尽管很多公众期待全国性的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出台,事实上这也是不现实的。高考招生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制度活动,其变革必然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准确说来,高考改革至今虽然没有全面启动,试点性、局部化的改革其实从未间断。无论是英语考试改革、校长实名制推荐、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还是近年自主招生的升级版“北约”、“华约”,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改革不免伴随诸多争议,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界的期待和忧虑并存。但归根结底,这些改革都没能触及现有高考制度的问题。

围绕高考改革,关键的一方面是考试录取形式应该多元化,应能激发和选拔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另一方面,公平问题不能长期搁置。包括异地高考、自主招生、各省区市录取指标的公平等必须及早解决。于此而言,调整英语考试没有触及核心问题,实在是隔靴搔痒。

回到高考制度的关键性弊病上来。现行高考制度不仅加重学生负担,阻碍特殊人才选拔和社会创造力,而且加剧教育的不公平。正是因此,改革必然小心谨慎。而高考招生制度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制度群,既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也涉及社会人才选拔机制。事实上,一切高考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其实都是各类教育问题的反映。在矛盾的漩涡中,高考改革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招考制度变革就解决所有问题,整体性改革必须从中小学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上统筹考虑。

正所谓高考改革的前提是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根本在于高校办学的独立性。如此才能打破高考统一的指挥棒,并同时赢得社会对招生制度的信任。香港的著名高校同样也在内地自主招生,却为何没有引起对其公正性的质疑?答案不言而喻,问题的背后是社会大环境。当然,明白这一点我们更清楚高考改革的整体性含义,要充分考虑公平、社会的心理承受,所以改革自然是渐进的。

目前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其实已经松动,各地的自主性已经变得很高。相关部门如果不能立即出台全国性的高考改革方案,至少应该允许和鼓励各地的改革。高考改革其实就各个省区市的改革的总和。但各地的试验归试验,相关部门的责任不能回避,小打小闹和表面性的改革无异于浪费时间,制造更多的不公平,改革的方向和动作必须坚定有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