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的袁国柱老人感慨道:“为建村里第一个水泥厂,打开集体致富路,老闫是40多岁急白了头,这样的好带头人,现在忒少哇,让他当书记是选对了。就连当初告他的人后来见到我也说:‘没想到闫书记心胸这么宽,不但不记恨,还给安排了工作,是救命恩人。’”
而发生在2008年的“假记者事件”,至今都让全村人刻骨难忘,每一提及仍会怒火中烧,愤然不平,可见该事件给西杨家营造成的创伤有多么深重。事件的大致经过是,一个自称北京某报记者(实为无记者证人员)的男子,以舆论监督为名(实则借机勒索捞黑钱),先将一篇完全捏造事实的批评西杨家营的稿子刊发,而后又以读者来信的“内参”形式,诬告村书记闫益泉非法强征百姓土地。一时间各级领导批示的调查纷至沓来,好不容易走上富裕稳定的西杨家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不少好心人向老书记建议,为尽早摆脱迅速膨胀的负面影响,不如就按“记者”传来的开价给钱了事。
但刚正不阿的闫益泉不肯屈从,坚决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通过调查后,最终作出没有发现闫益泉非法强征农田的调查结论。恢复光辉、洗净污垢的西杨人,反倒把假记者妄图通过里外勾结捞黑钱、搞垮集体经济、达到个别人想让西杨私有化的丑恶嘴脸,彻底揭露出来,坎坷在他将这些变成了动力。
事后闫益泉曾作诗存证:“立志为民身自清,风雨击打吹又生。千古最恨害人精,邪恶哪能占上风?”作为村里少壮派的村民小组长马国庆,在刚刚完成的一篇长诗里也写道:“西杨发展三十年,披荆斩棘克艰难。壮大集体不动摇,谋求发展永向前。”
缺时慷慨余时退出
70岁的村妇联主任陈淑敏,既是西杨发展史的见证者,更是建设新西杨的元老级功臣,她与村医院梁秀艳院长的讲述,颇为感人。
那是2002年春节前夕,书记因长期劳累胃病复发,在村医院输液3天不见效后,被强拉到市中医院,化验结果让在场的梁秀艳等人惊呆了,胃膜上发现癌细胞。可董事长听了后却很坦然地说:“人的命天注定,最放心不下的是事业还没干成功。”家人把他送到北京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村民职工都祈盼老书记能挺过这关,早日平安回来,因为西杨家营离不开他,燕东集团离不开他。
术后第三天,时任华益公司经理李文芝去北京看望他,切除2/3胃的他躺在病床上发出的第一句话是:“企业运转咋样?”声音虽然很微弱,但让李文芝泪眼模糊……经再三追问,李经理才把因缺乏流动资金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的实情露出,他叫家人把自己住院带来的银行存折拿出说:“把我的先拿去用,一定让企业运转起来,不能停啊。”李文芝感动地说:“西杨有这样的带头人,是全村百姓的福气!”
2003年3月14日,思乡心切的闫益泉迫不及待地提前出院,他不顾一路颠簸给伤口带来的剧痛,吩咐司机直接开到后山,他要亲自查看正在建设的旅游设施和绿化进度。经理等人见董事长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拄着棍走上山,忙跑下去搀扶,他不顾大家劝阻,查看得是那样认真仔细,如同慈父端详久别之后的孩子。
此前还做过扁桃体切除和心脏搭桥手术的闫益泉,在众人祈盼中顺利闯过了第三次手术。负责大剧院管理的张久利,曾是附近李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因佩服“同殿称臣”8年之久的闫益泉发展集体一心为民的精神与气魄,10年前辞职来到西杨。他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在本村当过书记又来西杨发展的已有7人。曾任唐山市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的董宝泉说,闫益泉思想开放、公道正派、务实勤奋,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村里带头人,又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熟悉的人都知道,董事长的铁面无私近乎无情,在关乎集体共富上谁要是玩猫腻,不论亲疏一律严查严办。他的节俭也近乎吝啬,谁要是花了集体不该花的钱,让他知道那可就倒霉了;反之在用于村民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和对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他的决定往往慷慨得令人咋舌。他说:“我的理念就是集体的发展即是我的事业,缺时我慷慨,余时我退出。”
村民幸福才算满意
闫益泉多次强调,西杨党委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村民职工最大利益和幸福为目的,必须提高发展成果转化的共享水平,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这朴实的话语,透射出一个实干家的内心世界和做人魅力。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在集体经济刚刚积聚一点力量的1994年,他就毅然决定拿出100万元建起二层教学楼,改善农村娃子受教育条件。如今,从这里走出的一批又一批西杨娃子考入高等学校,有的成为博士生。他们毕业后,不忘母校村学的起步培育,大多选择回乡报效。
老人是人生的归宿,在西杨集体共富道路上,当年一路拼打过来的长辈或同辈乡亲逐步进入了老年。令他们欣慰的是,养老金加各种福利,随着集体经济壮大而水涨船高,光流转给集体的土地租金,就从每年800元提升到了1600元;凡想活动身体的,即使80多岁了,村集体照样给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另得一份不菲的月薪。被闫益泉称为西杨幸福工程的燕东养老春居公寓,已进入装修阶段。在现场,他指着这栋带庭院花园的6层建筑,自豪地告诉记者,世代追求的老有所养,西杨家营实现了。
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农民面对的最大现实,靠雄厚集体财力建起的村医院燕东医院,硬件装备加上从大医院聘请的退休专家,构成了仅次于区级医院的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村民住院只需交100元,剩下的全部由集体承担。村园林主任霍淑华说:“做西杨人真好!”
全民就业的西杨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以“发展、改革、共富”理念,“勤奋、好学、认真、负责”八字精神,和“人有忠诚便是德”为核心的燕东文化,早已成为引领西杨人的精神追求。在今年4月的全体村民大会上,闫益泉提出建设美丽家园新目标,由集体投资3.5亿元,3年内完成余下的旧村平改迁建,继工业化、生态化之后,实现农村城镇化。
闫益泉这样总结自己:“朝思暮想求发展,风吹浪打不动摇,有人告不退心,有人闹不灰心,有人威胁逞雄心,一心为民显忠心,安排就业是本心,发展共富有决心,虽不尽人意,但不负我心。”
老领导董宝泉评价称:30年的奋斗与探索,不仅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西杨家营村,更喊出了中国农民的志气与骄傲,成为在冀东大地依靠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走向富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实践。
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庄,一个名字引发出一连串感人事迹,记者依闫益泉名字和事迹请书法家撰联一副:益人无求家村富,泉倾尽浇一方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