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益泉:30年铺出共富路

闫益泉:30年铺出共富路

他1983年被推上村支书岗位,一干就是30年,把昔日年人均收入只有236.94元的穷乱村,发展成今日人均26180元的唐山市共富第一村;他排除各种阻力与困难,带领村民坚持集体共富道路不动摇,成功探索出“一村三制”的村企合一新体制;他以企业家思路经营村庄,先后建起无烟无尘的现代化工厂区、楼房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商贸一条街,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全民就业;他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持续20年将3000亩荒山打造成人见人爱的生态旅游观光园,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他积劳成疾曾3次住院手术,术后醒来问的第一件事,是村里企业生产情况,出院回村第一站,是上山查看绿化进度;他高度重视思想文化教育,实施文化强村战略,自办报纸、广播、论坛、小剧团,带头写诗著书传播正能量,还建起省内最大农民剧院,让群众精神有信仰、工作有劲头、生活有滋味。

这个人,就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西杨家营村党委书记、燕东集团董事长闫益泉。

艰难时期接过担子

人在世上的活法五花八门,而闫益泉则以一句“不求做大官、力求干成事”作为自己的人生宣言,一步一脚印前行不止……

声若洪钟侃侃而谈,走起路来年轻人需小跑才能跟上,加之思维敏捷,办事果敢,让人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腰板挺直的村书记、董事长,竟然年届古稀。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衰老之气,感受到的是全然浓烈的少壮之心。

自唐代就有的西杨家营,进入1983年,村民仍在贫困中度日,平均一年半换一次书记的频率,几乎把敢干、想干的能人都轮了个遍,以致后来选谁谁不干。

为重组这个大而穷的农村班子,可把当时乡领导愁坏了。曾担任过该乡乡长的袁国柱是直接经办者,忆及30年前往事,73岁的他仍按耐不住内心激动:“当时这个村一直很乱,随着生产队解体就更不好管理了,闹得村干部集体撂挑子。我被派去组建班子,经党员群众提名的5个候选人中,有4人不让我进家门。抱着一线希望,最后找到提名最多的闫益泉,没想到幽默的他说:‘早等着急了,就等你来找我呢!’但他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党内选举时差一票也不干,只有全票才好管理;二是当选后,所有班子由他来组。我当场答应,知道他是横下一条心干事的。可选举那天,他刚到就被后脚追来的老娘硬给拽了回去。不知他回家是怎么蒙过老娘的,一会儿又跑了回来。结果,还真是以全票当选。”

闫益泉40岁时,在那种没人愿干、家人反对的最艰难时期,走上第23任村支书岗位。他说:“我当过会计、生产小队长,不情愿家乡永远贫穷下去,那时当选,明知困难重重,但总有一种天降重任的责任感,男子汉大丈夫咋能推辞。”兄弟四人排行老三的他,上学时就萌生了改变家乡旧貌的抱负,现在,他终于迎来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发展集体共同富裕

闫益泉上任伊始便提出齐心合力抓经济,尽快解决温饱,早日实现共富。为此,他大胆作出两个决定:一是村庄发展思路要以集体经济为主;二是发展村庄经济要靠工业富村。此后闫益泉带领村民开始了铺设集体共富的发展道路。

怎么才能找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捷径”?熟悉村里每一块土地的他,看到分田到户后,本来就贫瘠的坡地、沙地,所能承载土里刨食人的容量实在太小,大量劳力成为无业游民。面对村前干涸的陡河,这条昔日母亲河的风采润丽何时才能重现?脚踩村后荒芜的北山,这座世代家乡山的沉睡能否被扮绿唤醒?他仰头问苍天,低首问大地,集体共富道路的第一步该从哪里迈起?经反复调查论证,他决定立足本地资源,从发展水泥工业起步。

“想到即做,是闫益泉一贯工作作风,通过东拼西凑筹措资金,先建起一个小型水泥粉磨站,这是西杨家营向农村工业化迈出的第一步。紧跟着建起县里排行第三的水泥厂(即现在的华诚水泥公司)、编织袋厂、保温材料厂,成立经营部、汽车运输队,1990年实现了工业收入超农业。”村党委委员、两办主任谷振伟介绍说。

初露端倪的集体共富发展道路,让西杨人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之前反对、怀疑、观望的人也积极加入进来,盼望能早日走进集体企业上班。村民的认可与期盼,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闫益泉带领大家,继续加快发展村办企业,至2000年10月,下辖燕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燕东建筑总公司、灰剑水泥公司、华城水泥公司、燕东天宇轩宾馆、燕东医院等十几家企业的唐山燕东集团宣告成立。其中前三个企业成为支撑西杨工业富村的功勋企业,被誉为“三驾马车”。从这年起,村民开始随迅速庞大的燕东职工队伍,将过去喊习惯的闫书记改称董事长。别小看这一细微称谓变化,它体现了西杨人对老书记工业富村理念的认可,对老书记以企业家眼光成功经营村庄的敬重。

就业是最大民生,如今拥有3000多员工的燕东集团,不仅实现了西杨人全民就业拿集体“俸禄”,还为外来大学生等人才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集体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壮大,村民得以在家门口全部就业,闫益泉说,关键是根据本村实际推行的“一村三制”作保障,即企业集体制、土地承包制、支持多种经营个体制。今年初,又高瞻远瞩,成功完成了“三驾马车”与大型国企冀东发展集团的强强战略整合。

2012年,西杨人均收入26820元中,近90%来自集体经济,其中由集体企业支付本村员工工资就达7842万元,集体向村民发放各种福利185.5万元。当年光棍多、打架多、上访多、失业多、换干部多的穷乱村,在闫益泉带领下变成企业多、楼房多、福利多、绿树多、文化设施多的追求文化的共富村。鉴于他的特殊贡献,1988年丰润县委(2002年撤县改区)根据国家政策,闫益泉开始享受乡党委副书记(正科级)待遇,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官帽”。

历尽坎坷从不言败

自古雄才多磨难。闫益泉历经坎坷,屡遭诬告、治理村庄四乱、计划生育、重大喷窑事故、假记者敲诈、产业升级砍机窑建旋窑、金融危机震荡、医闹事件……这一切,足以说明在贫困农村成就事业更加格外不易。

接任不久,他起早贪黑四处托关系跑银行筹措建水泥厂资金,好不容易开工了,个别闹事人又出来了,告他有经济问题。县纪检科长亲自督阵,闫益泉被停职调查。欲哭无泪的他,望着荒凉凋敝的村庄、渴望富裕的乡亲,想着那些千头万绪等待他的工作,无奈地仰天长叹,一种报家无门的惆怅把他甩入凄楚之境。多亏了解他的乡领导袁国柱,几次三番找县里相关部门理论,持续一年的调查,最终以没有问题可以恢复工作而草草结束。当袁乡长急急火火把这一结果告诉闫益泉时,眼前的景象令袁乡长至今提起都心酸落泪。一直盯在建厂工地穿得破衣拉撒的闫益泉竟然头发都白了,他听完宣布只恳切地说了句:“我最着急的是赶紧把水泥厂建起来投产!别的都是扯淡!”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