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过河须借“舟”和“桥”

[光明日报]过河须借“舟”和“桥”

——评《群众工作新解——源于调查研究的49点启示》

核心提示:做群众工作好比涉水过河,党员干部只要摸透了“水文特征”,找到了“舟”和“桥”,就一定能“过河”,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扶驴

有这么一则“扶驴”的趣闻:某乡政府听说养驴很赚钱,费尽功夫让家家户户养起了驴。孰料当地冬季酷寒,驴子冻得不肯起来走动,久而久之便生病甚至奄奄一息。各家不得不天天去扶驴,但扶起一头驴平均需要四个成年人,普通家庭人手哪够?村民找乡政府想办法,乡政府也被考倒了:如果放弃这个产业,政府和村民投入的钱都得打水漂;如果继续养驴,老百姓又上哪里去找人来扶驴?权衡再三,乡政府只得把村民组织起来成立“扶驴队”,到人手不够的家庭帮助扶驴。新的问题产生了:“扶驴队员”如何付酬?谁知道什么时候去哪家扶驴?天天跑去扶驴,种植业怎么办?……

这则趣闻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祝灵君著《群众工作新解——源于调查研究的49点启示》中的一个调研案例。乡政府带领群众搞养殖致富可谓用心良苦,但忽略了本地气候环境因素,反倒损害了群众利益,事与愿违。作者用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决策不科学,本身就会制造矛盾。

“扶驴”故事所展示的,仅仅是群众工作复杂原理和生动特性的一个侧面。群众工作是以具体的人为对象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能动的要素。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握规律是前提。群众工作规律森罗万象,其中一条是讲求“平衡”。从《群众工作新解》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平衡”规律之外,还有群众工作的“循环原理”、“凹凸原理”、“发报原理”等,它们借助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进一步拓展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路和视野。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掌握方法是关键。“定期与下级或基层群众‘聚餐’”、“学会与群众订‘公约’”、“‘重复’就是力量”、“抓两头、带中间”、“善于‘讲故事’”、“善于运用乡情”等。这些都是作者多年来洞察群众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细节,总结提炼出来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做群众工作好比涉水过河,党员干部只要摸透了“水文特征”,找到了“舟”和“桥”,就一定能“过河”,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