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软环境优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软环境优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历史上曾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地位重新凸显。最近,习近平同志在访问中亚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着眼于对外开放和战略安全大局,优化区域发展和开放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有力促进我国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战略合作。相关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通过硬环境建设打通各国之间的物理通道,而且需要从软环境角度入手增进交流互信。从软环境建设角度看,当前尤需从消费者互信、企业互动、人才互通三方面着力。

通过文化和旅游交流推动消费者互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民族文化高度多元化,简单地概括,有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天主教文化等。文化差异一方面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创造了巨大市场,但另一方面,如果彼此缺乏了解,就会对来自异国的产品抱有不信任感,从而构成贸易上的心理障碍。为了增进互信,应积极开展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促进各个国家的文艺团体到其他国家巡回演出,方便各国人民领略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而加深了解、增进互信。同时,积极开辟相关国际旅游线路,促进各国人民到他国旅游观光,使各国人民亲身感受他国文化,消除陌生感、距离感和不信任感。

通过行业协会跨国交流形成企业互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无论在气候、资源禀赋还是在技术优势上都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各国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差异非常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但是,拥有优势的企业在他国开展贸易或投资,一方面容易受到文化传统差异、商业观念差异、行为方式差异的影响,另一方面容易受到东道国企业的抵触。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组织相关企业进入他国考察贸易市场或投资项目,与他国相关企业开展交流活动。这样,更容易树立相关企业的良好形象,更容易与他国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更容易在他国找到合作伙伴。

通过高等教育交流实现人才互通。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不论是投资生产项目,还是建立市场销售渠道以及进行经营管理活动,都需要培养一批熟悉他国经济、法律、文化、宗教等情况且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可以说,人才培养和交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这就需要各国高等教育机构加强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并加强人才交流互通。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已开始通过向中国大学大批输送本科生交流学习来培养这样的人才,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还相对滞后。我国高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国家的高校可以建立学生交换学习制度,培养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的人才。

(作者为陕西省渭南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