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⑦|千年敦煌 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明珠”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⑦|千年敦煌 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明珠”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是事关文化自信和中华文明历史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考古人必须面对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就考古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宣讲家网推出系列视点,沿着总书记的指引,叩问文明、探索历史。今天推出第七期,一起走进千年敦煌,了解这颗“丝路明珠”何以熠熠生辉。

千年敦煌

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2023年11月24日,习近平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互鉴中,就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河西走廊我是希望走到的。”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甘肃考察首站就来到敦煌莫高窟,探寻古丝绸之路的奥秘。

1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敦煌莫高窟,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敦煌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并走进洞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他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2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3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在认真听取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千年敦煌 讲话


背景拓展

敦煌

4

2023年10月2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体验骑骆驼。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身居沙漠绿洲、地处丝路咽喉的甘肃省敦煌市,历史上曾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融汇的必经之地,以得天独厚的文化宝藏,传承千年文脉,记录丝路发展,见证东西方文明的交融。货物的流通、文化的交流、思想的开放、流行的风尚,催生了敦煌文明的大交融,造就了兴盛繁荣的“大敦煌”,也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莫高窟

5

游客在莫高窟游览(2023年6月8日摄)。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艺术最精美的石窟寺遗址,是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和文明互鉴的结晶。1900年,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数万件文献及其他文物,被称为20世纪中国四大考古发现之一,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基于出土文物和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显学”。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研究院

6

在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内,工作人员展示对莫高窟彩塑进行三维重建后的成果(2023年8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的要求。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新闻网、学习强国

 

责编:张弛

设计:王琳菁

校对:王梓辰

审核:张凌洁

监审:刘斌

 

往期回顾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考古课”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②|发掘仰韶文化的“文明曙光”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③|走进运城 人类文明第一把圣火在此燃起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④|良渚古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⑤|三星堆博物馆“焕新” “古蜀之光”再次闪耀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⑥|殷墟甲骨文中的“文明密码”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