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张元林 | 图像见证:敦煌与丝路多元文化交融

1698891808923

张元林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这段话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提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是因为这四个文化体系都“影响深远”。第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之处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是因为这里汇集了北方的草原文明、地中海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有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从欧洲探险家在罗布泊周边发现的大量文物遗迹也能看出,季羡林的表述是非常精辟的。

一、“华戎所交一都会”——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得益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并由此形成了一块绿洲。 

1

    (图1)

上图是位于甘肃肃北的草原湿地(图1)。从图上可以看到远处蓝天白云之下的皑皑雪山,近处是绿油油的牧场,这也展现了河西走廊的广袤。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败匈奴,占据焉支山,于是就有了匈奴“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句民谣。由此可见,焉支山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要地方。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联合月氏对付匈奴。张骞历经坎坷,其间被匈奴抓住并娶妻生子,但他最后仍不辱使命到达中亚的大宛、大月氏等地。因当时匈奴势力强大,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目的,但他在十三年间对西域的山川风土和人情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向汉武帝汇报了情况,这也更进一步坚定了汉武帝打击匈奴、开拓西域的决心。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进一步增强了中原王朝和西域的联系,西域三十六国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中西往来的官方通道被打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也被称为“凿空之旅”。

在敦煌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古代关隘,一个叫玉门关,一个叫阳关。这两个关隘是在西汉时期建立的。玉门关和阳关,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是丝绸之路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是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玉门关附近有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长城。汉朝为了抵御匈奴等西域民族的进攻,在边境大量修筑长城和烽燧。保留至今的汉长城是使用砂土、碎石和草料等层层压制而成的。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从汉朝的南北两道,发展到隋唐时期的南、中、北三道。一些相关的古书记载了丝绸之路,《汉书》写道:“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隋代裴矩在《西域图记序》中记载了西域三道,文中写道:“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率文武百官等人经扁都口,抵达河西走廊张掖郡,在焉支山召开了万国博览会。

那么,“敦煌”一词由何而来?“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向汉武帝复命时提到,“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东汉应劭在《汉书》中解释道“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唐代地理学家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写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范晔在《后汉书》中描述敦煌:“乃华戎所交一都会也”。位于河西走廊深处的敦煌,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是文化荟萃的国际都会,这也为敦煌石窟的开凿打下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敦煌的繁荣,也折射了丝绸之路上的繁盛景象。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